•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星:正心誠意方能實現兩岸心靈相通

2015-05-08 10: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陳星7日在華廣網刊載文章指出,兩岸關係的持續發展也是兩岸在互動中尋求相互理解的過程。不可否認,兩岸關係雖然已經實現了物質層面上的廣泛交流,但在心靈的溝通上仍有許多路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持續推進的核心在於兩岸形成心靈相通的局面,即形成對和平發展的默契,並能採取比較一致的行動共同維持和平發展的格局。兩岸關係發展要物質層面實踐與思想層面認識協調一致才能良性發展。

  全文內容如下: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4日上午在北京會見了朱立倫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提出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等五項主張,為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其中,習總書記指出的“兩岸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論述,可謂切中肯綮,指出了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

  兩岸關係的發展既是一個物質層面的實踐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層面的認知問題。只有兩者協調一致,兩岸關係才能持續良性發展。這是兩岸關係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問題。長期以來,兩岸關係問題上出現的波折大多與此有關。例如,立足於民生福祉發展兩岸交流與合作是兩岸關係的重要宗旨和出發點,在這個問題上大陸的態度相當明確,一直將民生議題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內容,即便在臺灣當局對兩岸交流不甚積極甚至刻意阻撓的情況下,仍作出了許多單方面讓步。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出現較大突破之後,大陸對臺灣的讓利幅度也不斷擴大,許多兩岸通過兩會形成的協議中,都可以看到大陸立足於臺灣民生福祉和促進兩岸共同繁榮而進行的努力。不過從服貿協議的遭遇來看,臺灣社會對兩岸物質實踐層面的認知與現實情況之間還存在著較大偏差,這是影響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負面因素。

  從觀念的層面上説,兩岸關係的持續發展也是兩岸在互動中尋求相互理解的過程。這個判斷應該包括如下兩層意涵:一是兩岸要對和平發展有共識,顯然臺灣的發展離不開大陸,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大範圍兩岸交流對臺灣經濟繁榮的重要性眾所週知,臺灣必須承認這一現實,並能理解大陸為兩岸關係發展做出的努力;二是兩岸均要有解決兩岸關係問題而不是利用兩岸關係炒作牟利的共識,簡單來説就是兩岸關係的發展應是以民眾福祉為中心,而不是以一黨一派的利益為中心展開。上述兩層意涵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能夠持續的重要前提。類似前段時間臺灣有政治人物和政治勢力一面從兩岸交流中獲利,一面卻煽動民眾敵視大陸的做法,其實就是蓄意破壞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持續推進的核心在於兩岸形成心靈相通的局面,即形成對和平發展的默契,並能採取比較一致的行動共同維持和平發展的格局。不可否認,兩岸關係雖然已經實現了物質層面上的廣泛交流,但在心靈的溝通上仍有許多路要走。臺灣部分民眾和政治人物在處理兩岸議題時仍秉持對抗性思維,這種口中喊著“和平”但心裏卻一直幻想著對抗的做法,顯然無益於兩岸關係良性發展。“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正向回饋才能夠推動互信的建立,“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負向回饋只會不斷消解互信的基礎。兩岸關係良性發展是由兩岸民眾一點一滴的心靈溝通累積而來,只有兩岸民眾都消除“心中的戰爭”,才能避免現實中的兩岸關係滑入對抗的泥潭。

  實現兩岸心靈相通的目標最忌個別政治人物和政治勢力心存僥倖,以短期行為損害兩岸互信基礎。眾所週知,“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正如習總書記所説,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否認“九二共識”,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就會損害民族、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展。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國共正式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隨後開創了十年的兩岸關係快速發展期,給臺灣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表明,只有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關係才有實現和平發展的可能,是否承認“九二共識”是反映兩岸雙方對和平發展善意與誠意的重要外在表現。

  習總書記説,對兩岸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難題,關鍵是要“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只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兩岸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誠斯言也。《中庸》裏將“正心”、“誠意”作為修身之本,也是修身之始。對兩岸關係而言,“同胞情”、“同理心”在處理兩岸關係中的作用猶如“正心、誠意”對於人之修身一樣重要。這也是兩岸心靈溝通的前提,更是要義所在。(陳星,作者係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