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鳳英:亞投行機不可失 臺灣須進入

2015-04-22 08: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昨日在中國記協新聞茶座上表示,亞投行是包容的、開放的,平臺越來越大,臺灣必須進入。機不可失,臺灣必須有一個適時的選擇,要為中華民族的未來考慮。

  關於臺灣與亞投行,陳鳳英錶示,這次亞投行創始成員沒有臺灣。首先創始國是主權國家,在成立創始成員國參與制定規則時,臺灣無疑可以進入,但現在不可以了。臺灣可以香港模式進入,香港參加中國代表團,而臺灣不願意參加,已經放棄了。

  陳鳳英對中評社説,亞投行是包容的、開放的,門是打開的。我們希望所有的亞洲成員,或是域外成員國都可以加入亞投行,進行基礎設施投資。4—5月份章程制定後,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有具體的規定未來臺灣以什麼樣的方式參加。

  陳鳳英認為,臺灣最大的問題難在於臺灣是成員,但不是我們説的創始國。但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臺灣的地位,而創始國有地區與國家的區別。應由國臺辦與臺灣方面協商,以什麼樣的名義加入亞投行;“但創始成員肯定不可以,這是一個事實。”

  陳鳳英錶示,一直希望臺灣加入亞投行,在亞太合作當中,兩岸四地都應進入,而最好的切入點就在亞投行。RCEP、10+3、10+1等組織,臺灣很難進入,因為需要的是主權國家。而亞投行是最好的一次機會,以什麼樣形式、名字加入,雙方之間可以進行協商,有所妥協。

  大陸的發展,臺灣做了很大貢獻,尤其是臺灣企業進入大陸。我們未來在亞洲發展,平臺更大,不僅是中國大陸,而是整個亞洲。“現在加入亞投行的亞洲以外國家已經有20個了,平臺越來越大,臺灣必須進入。”陳鳳英對中評社説。

  關於臺灣的機會,陳鳳英認為,臺灣的優勢與進入大陸時一樣,技術優勢非常明顯,此外,在製造、資本方面優勢也不錯。亞洲共同做一個事,每一個經濟體在一個大家庭裏面,可以共商亞洲的發展,在溝通當中增進互信,這是非常好的機會。

  對於人員的交流,陳鳳英對中評社表示,大中華文化是一個整體,希望香港、臺灣、澳門都作為大中華的文化整體進入亞洲地區。亞投行搞基礎設施,實際上最早發展的會是文化交流和社會合作。如果文化基礎的話,臺灣的技術、資本很正常的可以進入到亞投行平臺。

  亞投行對兩岸四地都是非常好的機會,香港現在已經進入談判臺,作為成員進入了規則的制定。“機不可失,臺灣必須有一個適時的選擇,要為中華民族的未來考慮,而不要完全為了所謂的政治。政治是逃不開的,但必須要淡化。發展是最關鍵的,所有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最關鍵的,如果沒有發展,很多問題就會暴露出來。”陳鳳英説。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