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董拔萃:期待國民黨重塑黨魂浴火重生

2015-01-04 13: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去年11月29日的“九合一”選舉改變了臺灣“藍大於綠”、“北藍南綠”的政治生態。跨越濁水溪向北擴展的綠營士氣大振。挾勝選余威,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覬覦已久的2016年“大位”志在必得。在國民黨方面,馬英九12月3日辭去黨主席為敗選負責。國民黨副主席、新北市長朱立倫在21日登記參選黨主席補選,亦料將在1月17日能順利當選。

  “九合一”被視為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前哨戰。因而,雖塵埃落定,但選後之藍綠動態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仍備受關注。國民黨能否在重挫中深刻反省,找到方向,明智抉擇,走上正確道路,海外華人僑胞尤為關注。

  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如此慘敗,很難用某個單一原因來解釋。即使歸納為馬當局政績不彰,輸掉民心;泛藍不和,形同散沙;深藍不滿,鐵票流失等幾個方面,及諸多來自於綠營的因素,但這些都不是深層的根本因素。“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我檢討,找出病灶,刻骨療傷,才能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振翼奮飛。否則,若繼續囿于成見,陷入迷思,必將在惡性迴圈的怪圈中耗損至燃成灰燼。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6年後,臺灣民眾“無感”經濟利惠,馬當局政績不符期待。“換人做做看”,按理説,這也是正常的。但要害是,現實中的臺灣仍處於非常時期。自李扁執政20年後至今,“兩國論”、“一邊一國”的遺毒仍然十分嚴重地禍害臺灣。臺灣已變成一個政治生態極為複雜的畸型社會。“臺獨”勢力得于頑固地存在,並以各種方式繼續分裂活動。“臺獨”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和臺海安全的最大隱患,但並沒有引起臺灣民眾的高度警惕,更未能凝聚起強大的正義力量予以遏制。

  馬英九反覆強調所謂的“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是“不變的堅持”。民進黨在2008年陳水扁“急獨”路線徹底失敗後,隨即戰略“轉型”。不再叫喊要“臺獨”,而聲稱“臺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的共識,也是臺灣的共識。主張“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依目前‘憲法’稱‘中華民國’”。所謂的“轉型”,就是拿“中華民國”借殼上市搞“臺獨”。大陸方面出自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誠意和盡最大努力顧及臺灣同胞利益的善意,冀馬當局能在“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由“求同存異”進而“求同化異”,循序漸進推動兩岸關係深入發展。

  但是,馬英九所謂“不變的堅持”之兩岸政策,缺乏誠意的“各表”,使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基礎未能夯實,不能旗幟鮮明地堅持“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給民進黨的戰略“轉型”找到著力點。不符邏輯的“三不”,拒談統一,虛化反“獨”立場,無異於對“臺獨”的包容。諸如對“去中國化”的教科書不能徹底修正,放任“臺獨”教育對青少年的毒害,其惡果已顯現在“九合一”選舉年輕族群選票的流向。

  無可否認,6年來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深入人心的,其成果也是馬當局政績的亮點。但遺憾的是,潮流所至,卻因人為因素而未能順勢而上。曾三度納入國民黨政綱,並宣示“全黨將全力推動”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卻一直停滯在經濟文化層面。對“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馬英九採取回避、退卻。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