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先才:內傷加外傷 或將衝擊國民黨年底選情

2009-11-04 15:07:00
來源:
字號

  華廣網3日刊登署名陳先才的文章表示,在距離年底縣市長選舉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國民黨接連發生中常委全面補選與美國“牛肉風波”等危機 事件,可謂一個內傷和一個外傷,這對於剛剛走出“八八水災”陰影的馬英九當局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對國民黨年底選情勢必造成負面衝擊。全文內容如下:  

  中常委重選影響國民黨的輔選工作

  國民黨中常委全面補選對國民黨年底選情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衝擊輔選工作。雖然目前馬英九及國民黨高層已經投入到地方的輔選與造勢活動之中,但如果僅憑馬英九等個別高層輔選,其對國民黨縣市長選情的幫助是相當有限的。因為,經過一年多的執政,馬英九的個人光環已今非昔比。而且,對於縣市長選舉而言,真正能對選情有實際幫助的輔選活動,還離不開地方樁腳和實力派人物的參與。事實上,在此次中常委賄選事件中,遭黨紀處分及被剝奪參選資格的人,很多都是地方實力派人物。這些人被處理了,自然會影響到他們在隨後選舉輔選活動中的表現。比如,宜蘭縣“立委”林建榮近日指出,楊吉雄被黨中央取消中常委當選資格後,已請辭縣長呂國華的後援會長之職務。

  二是模糊了中心和焦點。在年底縣市長選戰最激烈的時候,國民黨卻要在中常委重新選舉上忙碌,特別是很多人忙著跑自己的中常委選舉,自然影響幫助黨內同志輔選和站臺的時間。目前國民黨內部一些人甚至認為中常委選舉比縣市長輔選工作更有價值,更為重要。

  三是影響到國民黨年底選舉既定組織工作的安排,勢必對原本制定好的輔選機制、組織戰術等造成較大的衝擊。例如,原來中常委已分工指派前往艱困選區輔選,但新的中常委産生後,還需要在輔選工作方面重新分工,這無疑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磨合期,造成國民黨資源的浪費。

  “牛肉風波”影響民眾對馬當局的信任

  從目前島內情勢來看,“牛肉風波”已使馬當局陷入一場新的政治危機,勢必衝擊到國民黨的年底選情。

  目前,馬當局、國民黨在“牛肉風波”中的危機管理能力欠佳,針對臺灣民眾對美國牛肉的安全顧慮,一方面,馬英九當局強調臺之所以要對美國牛肉開放,主要是美國方面的壓力,同時告訴臺灣民眾,之所以向美國方面作出讓步,目的是希望有助於重新啟動美臺“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從而加速臺灣經濟與國際社會融合;另一方面,在應對民進黨等反對勢力的攻擊上,馬英九當局又把開放美國牛肉與民進黨執政時期的錯誤決策聯繫起來,希望以此來減輕來自社會的反彈。

  但畢竟牛肉問題直接涉及到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對於多數民眾而言,馬當局強調臺美關係的重要性,他們並不大關注,他們更關注的是自身的身體健康。馬英九當局將開放美國牛肉的決策與當年民進黨的錯誤政策相聯繫,雖然能夠證明民進黨當年在這個問題上也做得很差,但並不能説明目前開放美國牛肉政策的正確性和合理性。因此,馬當局對自己這項政策的解釋對民眾還是缺少説服力。

  此外,目前國民黨內部還缺乏明確的主張和態度,這一點使國民黨陷入不利的地步。民進黨不但利用此次事件加大對國民黨的攻擊,而且目前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政治主張,即與美方重新談判,並要求將議定書在“立法院”付委審查,使臺灣民眾對其基本立場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這與國民黨形成鮮明的對比。

  國民黨亟須提高危機處理能力

  事實上,從牛肉談判到談判結果公佈引發危機後,一直到蘇起赴“立法院”報告,中間有將近一週的緩衝時間,但國民黨高層沒有人向黨團解釋開放美國牛肉政策出臺的過程與考量,從而使馬行政團隊與立法系統及地方組織缺乏有效互動的空間,致使國民黨“立委”及地方縣市長也加入反對的行動中,暴露出國民黨危機處理能力的欠缺。而馬當局公佈此項決策前,與“立法院”黨團缺乏溝通,亦未對社會有事先的預警和解釋,則顯示其對可能發生的危機預估不夠。

  面對內傷和外傷的雙重夾擊,如果處理不當,國民黨年底的選情勢必受到衝擊,其黨務改革的道路也會更加艱難。對於重新執政的國民黨而言,必須要走出“不斷陷入危機事件”的怪圈,提高危機處理的能力。

  當前,對於“牛肉風波”,國民黨和馬英九當局要儘快採取對社會有説服力的補救措施,化解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恢復民眾對當局的信任。在中常委補選問題上,馬英九在改革國民黨、重塑國民黨形象的同時,亦應化解“重選風波”對內造成的某些恐慌,加強內部凝聚,以利年底選舉。(陳先才,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