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林勁:深化兩岸和平發展需催化文化融合

2014-12-01 10: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林勁日前在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文章説,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發生重大積極的變化,實現許多前所未有的突破,多個領域進入大交流、大合作階段,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亦是非常熱絡。而推動兩岸文化融合、增進兩岸文化認同,是一項複雜、系統、長期、艱巨的工程,需要兩岸各界協力合作、共同推動。文章摘編如下:

  2014年10月中旬,中國文化院和中國華藝廣播公司邀集兩岸四地及海外知名文化學者,在福建福州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華文化發展方略——兩岸四地文化沙龍”。這屆“文化沙龍”秉持“求同存異、聚同融異”原則,以“推進文化融合 累積文化認同”為主題深入探討了兩岸四地文化融合問題,旨在為兩岸四地認知文化多元、消弭文化隔閡、凝聚文化共識、增進文化認同探尋實踐的路徑,從而為中華民族復興、兩岸四地發展注入文化活力、築牢精神支撐。作為一個在兩岸四地乃至華人世界具有一定影響力、號召力的品牌交流活動平臺,匯集各方學者,集思廣益,探討和尋求文化融合的途徑,這對於推動文化融合,增進文化認同,尤其對於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文化基礎,有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推動文化融合,有利於面對兩岸四地的文化差異,承認差異、包容差異,從而逐步達成“求同存異、聚同融異”。

  眾所週知,儘管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走過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但中華文化的根脈始終存續于兩岸四地之間。長期以來,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交流合作蓬勃開展,促進了兩岸四地同胞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增進了認同。

  兩岸四地文化的融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的著眼點。近年來,致力於推動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成為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要內容。兩岸四地文化融合,既是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又具有各自歷史發展過程中吸取外來文化成分的融入,既是兩岸四地歷史與現實聯結發展的自然進程,又是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客觀要求。

  雖然兩岸四地文化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都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現實內外複雜因素的影響,兩岸四地文化的融合機遇與挑戰並存,既有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無法避免的挑戰。差異不應該成為文化融合的障礙,之所以強調面對差異、承認差異、包容差異,就是要在承認不同文化之間差異的基礎上,接受並促進不同文化的彼此尊重、和諧相處、密切交流、消弭隔閡、兼收並蓄,推動四地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逐步實現最終的融合,這正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所展現“海納百川”的包容性格。

  推動文化融合,有利於清除“文化臺獨”路線餘毒的影響,增進臺灣社會的文化認同,進而提升臺灣民眾的民族認同。

  在李登輝、陳水扁主政臺灣的20年時期,臺灣執政當局在文化領域推行為其分裂主義路線服務的政策,灌輸其意識形態。運用政權力量及資源,通過文化教育和大眾傳媒等機制,以意識形態的灌輸和輿論宣傳的導向,在文化、歷史方面強力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從而使臺灣社會在政治文化層面的“國家認同”發生實質性變化,更有甚者,通過教科書的修改對青少年的影響尤為嚴重,荼毒之深不可低估。文化領域的“臺獨”主張宣傳,將在一定程度直接影響和衝擊臺灣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而文化認同無疑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基礎,因此進而影響和衝擊臺灣社會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發生了重大積極的變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很大的成就,臺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狀況普遍持滿意和支援的態度。另一方面,臺灣相關民意調查數據卻顯示,比之於李登輝和陳水扁主政時期,臺灣民眾在認同層次方面並無太大的改變,甚至還有所倒退,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因此必須正視這一問題,應當清楚地認識到,馬英九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獲勝上臺主政的,他上臺並非表明臺灣“統獨”民意已經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也不表明臺灣的省籍族群矛盾已經得以緩解,而他上臺主政後並未傾力著手扭轉李登輝、陳水扁主政時期“臺灣主體意識”逐步強化的局面,這正是現階段臺灣民眾認同問題的主要原因。

  清除文化領域“去中國化”路線餘毒影響,是改變臺灣民眾認同現狀的迫切要求,需要兩岸各界共同努力。

  胡錦濤在2008年“12?31”講話中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瑰麗燦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維繫兩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中華文化在臺灣根深葉茂,臺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臺灣文化的主體無疑是中華文化,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由於臺灣歷史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臺灣文化發展必然有其特殊性,必須看到一百多年來日本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巨大影響,必須看到威權專制統治時期扼制臺灣文化所造成的負面效果。

  因此,推動兩岸的文化融合,不僅要區別少數人的政治圖謀與多數民眾的正常文化心理,而且要區別文化正常發展狀態與蓄意割裂兩岸文化關係紐帶的行徑。為此,加強兩岸文化交流乃至制度化以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加強對臺灣歷史、文化的研究及宣傳,不僅要研究兩岸文化的共同之處,更要研究其差異及形成的歷史原因,這應當成為遏制“文化臺獨”、推動兩岸文化融合的重要任務。習近平在2014年2月18日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講話中指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共同的願景,這是推動我們相互理解、攜手同心、一起前進的重要力量”。兩岸的文化融合是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重要支撐。

  現階段積極地推動兩岸的文化融合,增進臺灣社會的文化認同,尤其是青少年,以提升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從而增強臺灣民眾的民族認同感,最大限度地降低廣大臺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鞏固和深化的疑慮和擔心,具有極為重要且關鍵性的戰略意義。而推動兩岸文化融合、增進兩岸文化認同,是一項複雜、系統、長期、艱巨的工程,需要兩岸各界協力合作、共同推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