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總書記戰略新思維與兩岸青少年使命擔當

2014-05-13 08: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5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行時,專門強調要強化兩岸青少年交流。由於近期在島內發生的所謂反服貿學生運動中,扮演急先鋒角色的即為青少年群體。因而臺灣部分人士將習近平總書記的強調,解讀為是專門針對此次學生運動而言。其實,這樣的解讀並非十分精準。大陸的對臺政策不會因為一時或者一事而有所改變,而是主要著眼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長遠趨勢。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同樣如此,絕非簡單地針對某一特殊事件的有感而發,而是主要著眼于目前兩岸青少年交流迫切的現實需要和長遠的歷史價值。

  價值意義:攸關兩岸關係發展前景,肩負民族復興重任

  兩岸青少年交流是兩岸人員往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兩岸關係“向下紮根”和“向前邁進”的重要步驟。但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目前絕大部分大陸青年都沒有機會到臺走訪。與之相似,多數臺灣青年也沒有踏足過大陸。因而兩岸青少年之間的感情紐帶並未牢固確立。特別是目前臺灣20歲至30歲左右的青少年,由於受到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扭曲的意識形態教育影響,對於大陸從小就被灌輸了一種錯誤的偏見,這就直接導致這些青少年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出現了極度偏差。“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青少年代表的不僅是一個群體,或者是一個世代,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如果兩岸青少年能夠攜手並進,那麼中華民族的復興將前景可期。相反,如果兩岸青少年之間存有感情的隔閡或者身份認同的撕裂,那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將被埋下重大隱患。

  也正是由於深入觀察到了兩岸青少年身上所肩負的神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宋楚瑜主席一行的講話中,才會用整整一個段落的篇幅來專門論述青少年交流的價值意義,其目的就是希望這些青少年“以後能夠擔當起開拓兩岸關係前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工作思路:突破障礙壁壘,疏通交流管道

  就目前的現實情境而言,無論是臺灣青年,還是大陸青年,很多人內心都充滿著一種渴望,希望能夠到對岸去學習、旅行或者工作。以臺灣青年為例,根據近期一份民調顯示,大約有40%的臺灣青年願意到大陸工作。再以大陸青年為例,目前頗為流行的赴臺自由行中,青年人數佔據了絕大部分比例,而且由於每天有最高人數的限制,使得很多大陸青年都無法按照自己的預期赴臺旅行。

  由此説明,兩岸青少年之間都是願意與對方進行互動交流的。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在各種人為障礙的束縛下,目前很多兩岸青年的願望都無法得到正常實現。大陸青年想到臺灣學習,但臺灣制定的所謂“三限六不”,即“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限制陸生赴臺總量、限制採認醫學和關係臺灣安全領域的專業,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留臺就業、不開放報考證照”等等,都直接導致很多優秀的大陸學生對臺灣望而卻步。同樣,很多臺灣青年也有意願到大陸來工作實習,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停擺和兩岸貨物貿易協議的延宕,也讓很多臺灣有識青年感到無奈與受挫。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5月10日臺灣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才表示,“開放才能給臺灣青年人找到好的工作機會,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未能如期通過,讓人感到很是憂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來推動兩岸青少年交流,其意義所指並非簡單的組織幾次青少年旅行團或夏令營之類的活動,而是著眼于更深層次的制度性障礙。兩岸應該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精神,打破一些人為的障礙限制,“多想些辦法,多創造條件”,早日取消對於大陸學生的不公平待遇,早日推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順利過關,早日完成其他一些與兩岸青少年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議程。只有這樣,兩岸青少年才會有更為寬廣的舞臺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兩岸青少年的交流才會更趨密切,臺灣青少年的身份認同才能早日回歸正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具有更為堅實的基礎。

  預期效果:感悟民族復興,提升身份認同

  相較於以往習近平總書記涉臺政策的重要講話,這次與宋楚瑜會面時的講話具有一個重大亮點,那就是首次提出要推動兩岸青少年通過“多來往、多交流”,來“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趨勢”。

  顯然,“感悟”不同於一般的理解或者了解,更非泛泛的走馬觀花後的表像感受,而是指有所感觸或感動後內心深處所萌發的深刻領悟。《後漢書?丁鴻傳》中“鴻感悟,垂涕嘆息”的“感悟”,表達的正是一種因為受到感動而有所醒悟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青少年要“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趨勢”,其深層涵義也是指兩岸青少年要自覺地融入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中來,要自覺地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來。只有經過親身參與,才能夠在內心深處産生一種感動,才能夠産生真正的感悟。否則,如果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色,自外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自外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麼,無論如何,都只是一種隔岸觀花,雖然看上去認為很美,但卻無法激發起內心的自豪與感動,也無法提升自己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光輝與驕傲,同樣也無法提升自己對於中華民族的身份認同。

  總而言之,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兩岸青少年交流的強調,雖然只有一個段落的篇幅,但卻對青少年交流的價值意義、工作思路及預期效果,都作了高屋建瓴而又務實具體的深入闡釋,既具有宏觀的戰略視野,又具有微觀的遠景規劃,既延續了大陸持之以恒的對臺方針政策,又指出了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努力方向,因而具有承前啟後的關鍵性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既為兩岸關係的發展開啟了新的思路,也為兩岸青少年的深入交流注入了強勁動力,具有深遠的理論指導意義。可以預測,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精神指引下,兩岸青少年之間的交流未來將會邁入新的征程,兩岸關係也將會繼續保持2008年以來的良好發展勢頭,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向縱深兩個方向發展,在政治互動、經貿往來、人員交流等各個方面再創佳績。(作者鐘厚濤,係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