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蘇、謝退選削弱呂秀蓮參選正當性

2014-04-17 10: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4月14日,蘇貞昌、謝長廷在民進黨主席選舉候選人登記的首日即高調宣佈退選,“世代交替”成為黨內焦點,讓一心想要角逐年底臺北市長提名的呂秀蓮尷尬不已。華廣網今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碩士研究生陳兵的文章指出,在蘇、謝退選的示範性效應之下,呂秀蓮即便使出各種招數“消毒”,其參選的正當性都已削弱,並且在未來還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和質疑。

  全文內容如下:

  4月14日,蘇貞昌、謝長廷在民進黨主席選舉候選人登記的首日即高調宣佈退選,讓“世代交替”的話題再次成為黨內焦點。雖然在宣佈退選前,蘇貞昌即以通電話的方式提前告知呂秀蓮,但蘇、謝的退選及黨內隨之而起的對“世代交替”的熱烈討論,仍讓一心想要角逐年底臺北市長提名的呂秀蓮尷尬不已。

  自從宣佈爭取年底臺北市長選舉的黨內提名後,外界對呂秀蓮的最大質疑就是其年齡偏大、已經過氣。有媒體甚至給她封上了“呂太后”的稱號,並諷刺民進黨是“老人政治”。而在黨內,呂秀蓮也面臨著阻礙中生代成長、阻滯民進黨的“世代更替”的質疑。尤其是在本次民進黨臺北市黨內初選不乏顧立雄、周柏雅等中生代參與的情況下,讓呂秀蓮與中生代搶奪資源的事實更加形象和直白,使其在黨內的壓力更大,參選的正當性也面臨多方質疑。可以説,世代問題就是呂秀蓮角逐黨內提名的最大罩門。而蘇貞昌和謝長廷的退選,卻再次引發了民進黨黨內對“世代交替”的熱議,這讓對世代問題唯恐避之不及的呂秀蓮,再次被推上了輿論撻伐的第一線。

  民進黨內長期存在著中生代的人才危機,中生代人才成長緩慢,更缺乏有全臺聲望的政治明星。而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即是黨內老世代的“貪婪”。老世代該退而不退,與中生代搶位子,讓中生代得不到積蓄實力的政治舞臺,無從發揮才智而積累聲望。民進黨記憶體在明顯的世代斷層,中生代後繼乏人、難堪大任。老世代應知所進退、給新世代更多機會的聲音一直都存在於民進黨內。

  而與蘇、謝二人相比,屬於“美麗島世代”且再過兩個月就年滿70歲的呂秀蓮,年齡比蘇、謝二人更老。在蘇貞昌和謝長廷都已“急流勇退”、願意讓位的情況下,呂秀蓮再堅持參選就顯得更加沒有道理,其參選的正當性將進一步削弱。隨著蘇、謝二人的退選,“世代交替”成為了這幾天民進黨內的主要話題,並有進一步發展為黨內主流意識的趨勢。蔡英文、柯建銘等黨內“大佬”都一致將蘇、謝的退選解讀為“世代交替”。就連同樣背負“世代交替”壓力的新北市長參選人遊錫堃,也不得不表示“該給年輕人空間”。

  呂秀蓮目前在民進黨內的民調雖處於領先地位,但與同屬綠營的柯文哲的民調差距卻仍然十分巨大。呂秀蓮要想成為綠營在臺北市的“共主”,未來必須直面柯文哲的挑戰。而柯文哲也已多次借年齡和世代問題攻擊過呂秀蓮。在最近的“太陽花學運”中,柯文哲再次借題發揮,意有所指地説學運證明“舊時代政治人物將淘汰,新一代將出現”。毫無疑問,柯文哲也清楚地知道世代和年齡問題是呂秀蓮的罩門,也是自己最好的武器。一旦“世代交替”隨著蘇、謝的退選而成為民進黨內外的主流意識,呂秀蓮參選的基本條件將變得十分脆弱,未來將無法與柯文哲競爭。

  正是意識到世代問題有可能對自己造成致命性打擊,所以呂秀蓮才會在得知蘇、謝退選之後就立刻喊出,蘇貞昌退出黨主席選舉是為了全力備戰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呂秀蓮以不惜拖蘇貞昌下水的方式,淡化和消弭黨內外“世代交替”的呼聲,減輕自身壓力。但不得不説,在蘇、謝退選的示範性效應之下,呂秀蓮即便使出各種招數“消毒”,其參選的正當性都已削弱,並且在未來還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和質疑。(本文作者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碩士研究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