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評論壇:如何看透“太陽花學運”

2014-04-15 08: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15報道,日前,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邀請專家學者,在中評社臺北會議室舉辦“臺灣社會運動的新特點與影響”論壇,評析近期臺灣社會運動的政治意涵與特點,以及可能産生的影響,包括對臺灣未來的政治、經濟發展和兩岸關係的影響。

  論壇由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主持;評論員包括臺北市議員李慶元,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忠山,資深社運人士、臺灣立報主筆林深靖,南臺灣觀光産業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教授楊泰順。

  與會者認為,學運的傷害已經造成,後遺症大;社會各界應該對學運發生的原因、背景、特點、意涵,以及可能産生的影響,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思考或反省。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係副教授林忠山説,這一次的學運,表面上看是反服貿黑箱和反服貿的內容,但這兩個因素不足以構成這麼大的學運。從理性來講,服貿對臺灣是利多,結果被説成“賣臺”。基本上,這兩個因素都構不成正當性。能夠發生成這麼大的運動,主要是“臺獨”勢力擔心臺灣與大陸越走越近,對大陸的依賴越來越大,所以不得不在這樣的時刻發起這樣的動作。

  林忠山説,此次學運明顯有外力的介入,這與臺灣早年的野百合學運由執政者主導很不一樣。野百合當年是由執政的李登輝自己幕後動員的,當時來講具有相當的正當性,李登輝想利用學運剷除萬年“國會”等舊勢力。而這次學運的目標,是要切割臺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而且要醜化、惡化這個關係。

  林忠山還認為,日前學生攻“立法院”,是經過密謀策劃、裏應外合的結果。

  林忠山認為,這一次運動,反映了社會對馬當局的不滿,對綠軍的基本盤有固化效果,但同時也強化了藍軍的危機意識,創造了藍軍的團結。由於運動是在沒有足夠正當性的情況下攻佔“立法院”和“行政院”,使得臺灣的形象、利益和民主成果都受損了,臺灣的財經吸納力也流失了。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