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郭震遠:同心弘揚中華文化 攜手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3-12-24 10: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3年年底,首屆“中華文化發展方略——兩岸四地文化沙龍”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文化沙龍以“探討中華文化,凝聚發展共識”為主題,通過深入探討,達成了關於中華文化發展方略的“福州共識”。華廣網23日刊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的文章指出,“福州共識”的落實,將在多個層次上,進一步推進兩岸四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更加強化中華文化認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大作用。

  全文內容如下:

  當今時代,國際博弈已逐步從硬實力的比拼轉向軟實力的較量。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民族的復興亟需中華文化的復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應當伴隨文化交流的大繁榮,以及中華文化的大發揚。在此背景下,2013年年底,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國文化院以及中國華藝廣播公司等,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了首屆“中華文化發展方略——兩岸四地文化沙龍”(以下簡稱“文化沙龍”)。文化沙龍以“探討中華文化,凝聚發展共識”為主題,通過深入探討,達成了關於中華文化發展方略的“福州共識”。與近年來曾舉辦的類似活動比較,由“福州共識”顯示出的文化沙龍特點在於,不僅十分重視文化交流合作對於增進兩岸四地民眾感情、強化兩岸四地互信的重要現實意義,而且突出強調了,面對世界文化競爭融合,兩岸四地同心弘揚中華文化,對於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大深遠影響。可以預料,“福州共識”的落實,將在多個層次上,進一步推進兩岸四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更加強化中華文化認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大作用。

  一、在世界文化的競爭、融合中,同心弘揚中華文化

  近現代的世界歷史,在深層次上可以説,就是倚仗絕對優勢物質力量的西方文化,消滅其他文化的歷史,即西方學者所稱的“文明衝突史”。但是,歷史和現實都越來越清晰地顯示,迄今仍然具有強大優勢的西方文化,在推動世界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不斷暴露出其難以消除的嚴重先天性缺陷。人類面臨的毀滅性戰爭、極端的不公正、資源枯竭和環境災難等等,在最深層次上無一不是西方文化發揮到極致的結果。人類面臨的可怕災難,甚至可能毀滅的前景,促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並且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不僅需要採取各種具體措施,以應對人類面臨的災難,而且必須改變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拯救人類並實現全新的發展。所以,“文明衝突論”開始受到越來越強烈的質疑和批判,而且世界文化的競爭、融合則由此方興未艾。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東方文化,在世界範圍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世界文化競爭、融合方興未艾,提供了弘揚中華文化的良好機遇;而中華文化的自身特質、輝煌歷史,以及兩岸四地經濟社會發展引人注目的成就,則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基礎和決定性的推動力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世界上唯一歷經數千年而未曾中斷、延續至今的古老文化,所具有的“和平”、“仁愛”、“天人合一”等核心內涵,不僅為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興盛提供了保證,而且給陷於困境與迷茫的世界,指明瞭出路和方向。過去三十多年來,兩岸四地,首先是大陸持續、較快發展造就的世界經濟奇跡,引起了世界對於“中國模式”越來越強烈的關注,從而激發了對“中華文化”越來越明顯的重視。所以,現在兩岸四地既面臨在世界弘揚中華文化的良好時機,也具備了弘揚中華文化的基礎和條件,應該也完全可能在世界文化的競爭、融合中,發揮更加主動的積極作用,引導世界文化以及人類的良性發展。這將是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對世界做出的又一次重大貢獻。

  “福州共識”不僅指出了世界文化面臨競爭、融合,而且強調了在其中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性,尤其突出了兩岸四地同心弘揚中華文化的重大意義。這充分表明,參加文化沙龍的兩岸四地人士,對於在世界文化競爭、融合中,同心弘揚中華文化有著深刻理解和高度共識。可以預料,“福州共識”的落實,將為弘揚中華文化,爭取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競爭、融合中的更有利地位,開創新局面。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