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星: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外部壓力

2013-09-23 09: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年來兩岸情勢以及臺海局勢的變化,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産生了巨大的壓力。華廣網22日刊載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星的評論文章分析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內外壓力。

  全文內容如下:

  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有其內在的邏輯,概括起來説,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最直接的推動力來自於其內部權力鬥爭和政治資源爭奪的需要。不過近年來兩岸情勢以及臺海局勢的變化,對民進黨政策調整産生了巨大的壓力,黨內各個山頭如果想取得較為明顯的優勢,不得不對兩岸關係給予更多關注。而在情勢已經變化的情況下,民進黨如何調整兩岸政策更是成為該黨必須面對的問題。

  兩岸關係快速發展是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直接推動力。隨著兩岸關係不斷向前推進,兩岸民眾之間的聯結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現在的兩岸關係與以前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以前的兩岸關係與普通百姓的關係不大,但是現在的兩岸關係卻已經與百姓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具體而言,兩岸日益緊密的經濟交流給臺灣民眾帶來了切身利益,兩岸關係已經成為百姓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大量臺灣同胞到大陸工作,兩岸已經形成了社會融合的基本趨勢,而且這個趨勢未來會呈現出加速的狀態。上述局面是民進黨以前根本沒有遇見過的,民進黨已經習慣了在兩岸對抗的情境下去設計自己的兩岸政策,一味將抹黑大陸與尋求對抗作為兩岸政策訴求的主要內容。但在兩岸關係日益緊密聯繫的今天,民眾顯然越來越不支援以抹黑與對抗的方式處理兩岸問題的做法,民進黨兩岸問題處理模式面臨著調整的巨大壓力,否則將逐步失去民眾的支援。這就是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所謂的“最後一哩路”,現在看來,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格局的不斷展開,民進黨這“最後一哩路”正在變得越來越長,兩岸政策調整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民進黨兩岸政策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非常大,國際局勢的變化是影響民進黨政策調整的重要因素。一般認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帶有鮮明的冷戰時期的特徵,雖然冷戰已經結束多時,但是民進黨內的冷戰思維卻一直都存在,利用美國遏制大陸的戰略佈局尋求“臺獨”實現的機會也一直是民進黨內的主流思維。在民進黨內部,爭取美國支援實現“臺獨”的理想也一直是該黨對外關係的重要目標。而且,民進黨內部認為美國會支援該黨也是較為主流的看法。不過,從國際政治的現實來看,隨著祖國大陸實力的不斷提升,中美關係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臺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位置越來越邊緣化,美國不會明確支援“臺獨”的態勢日益明顯,美國國內放棄臺灣的聲音也不斷出現,美國的對臺政策調整已經初現端倪。陳水扁當政期間民進黨的“臺獨”衝撞導致美國與臺灣關係的惡化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不得不調整自己的兩岸政策,以適應大國格局調整帶來的壓力。

  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壓力更多來自於島內政治力量對比變化帶來的影響。在島內的兩大政治勢力中,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比較務實,在發展兩岸交流與合作方面也比較積極。自2008年以來,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的開放已經改變了兩岸關係的基本結構,使兩岸關係的穩定性增加,同時兩岸合作的展開使兩岸民眾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從而開創了一條將國家統一與兩岸發展融合為一體的道路。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如果不改變兩岸政策,顯然無法適應島內民眾支援兩岸交流的民意變化,但是改變兩岸政策,卻又不知如何進行調整。問題的關鍵在於民進黨有相當一批政治人物對兩岸合作與和解仍有抵觸,黨內在這個問題上根本無法達成共識。不過,雖然民進黨一直不願直面這個問題,但回避顯然無法解決問題。民進黨遲早得解決這個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越早著手處理也就越主動,否則,當大的選舉來臨,民進黨的整體兩岸政策轉向激進的可能性增加,到時想調整兩岸政策使其轉向溫和路線是根本不可能的。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