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綠營政治精英紛念“兩岸經”

2013-08-16 14: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綠營政治精英的登陸熱與兩岸熱近日再次收到關注。華廣網15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指出,綠營的政治精英紛紛念起“兩岸經”,目的卻各不相同。

  全文摘編如下:

  日前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市長陳菊二度訪問大陸,讓綠營政治精英的登陸熱與兩岸熱再次受到關注。不可否認,在現實面前,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潮流面前,民進黨政治精英們不得不面對最為重要、也最為敏感的兩岸議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兩岸熱,紛紛以不同形式念起“兩岸經”,但策略、目標各不同,唯一相同的是都希望在兩岸議題上獲取利益或者不失分,這在客觀上推進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與改革。

  蘇貞昌的“兩岸經”是左右逢源,不失分。蘇貞昌在兩岸政策問題上面臨兩難:積極面對與處理兩岸問題,會引起綠營“基本教義派”的反對與抵制,影響蘇的黨主席權位鞏固與黨內支援;消極應對,不積極作為,則會引起務實派與改革派的不滿,也會讓中間選民失望,同樣不利於謀取“大位”。因此,蘇貞昌在兩岸議題上非常小心謹慎,總體上是保守的,基本策略是在鞏固“臺獨”基本教義派支援的基礎上,做出象徵性的兩岸政策微調,以達到平衡各方利益的目的。

  謝長廷的“兩岸經”是開創自己的政治天空。在兩岸議題上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開創新局的應是謝長廷。謝長廷的“兩岸經”,與其他綠營政治人物有所不同,他已沒有角逐“大位”的機會與可能,但如何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如何發揮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是他最重要的考慮。於是,他選擇了對綠營政治精英來説最為棘手的兩岸議題,這是一步險棋,但風險與收益成正比。謝長廷的“兩岸經”,不完全是出於幫助民進黨建立新的兩岸政策與路線,也不完全是為了改變民共關係,但他的行動與努力在客觀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他能夠獲得大陸默認甚至支援他展開大陸“破冰之旅”與他能夠主導舉辦兩岸智庫研討會的關鍵所在。

  蔡英文的“兩岸經”是防止被邊緣化。旨在重披戰袍、企圖參加下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蔡英文,比誰都明白,兩岸議題在奪取“大位”中的重要性。她在上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惜敗之後就得出敗在兩岸議題“最後一里路”這句名言。她還在敗選報告中提出,“民進黨在過去以至將來,都要面對一個很嚴酷問題,就是要如何面對大陸,要如何加強處理兩岸問題的能量與能力,才會得到社會對民進黨的信賴”。對民進黨參選人來説,兩岸議題固然重要,但卻異常敏感與複雜,需要審慎處理,若有不當,就會陷於被動,甚至失去爭奪“大位”的機會。因此,蔡英文在處理兩岸問題時格外小心謹慎。此時,綠營內部則出現了兩岸熱,民進黨人士與大陸互動日益頻繁。黨主席蘇貞昌也舉辦“華山會議”,這讓蔡英文感到一種壓力,怕在在兩岸議題上出現邊緣化危機,不利“大位”的爭取。於是,蔡英文另辟蹊徑,以邀請兩位知名的大陸經濟專家前來發表演講的另類方式面對兩岸議題,間接與大陸互動,策略是製造媒體轟動效應,創造有利於蔡英文累積政治能力的效果,讓她在兩岸議題上不缺席、不被邊緣化,能夠發聲,又不陷入有爭議的政治議題。

  除了上述三位“天王”級的人物外,其他綠營重要政治精英也在念各自的“兩岸經”。高雄市長陳菊二度登陸,是要邀請大陸多個城市參加在高雄舉辦的亞太城市高峰會,主要目的在於宣傳高雄,加強兩岸城市交流與合作,推動高雄經濟發展。

  目前在民進黨內極具競爭力並被外界最看好的新一代政治領袖是臺南市長賴清德,日前率大型代表團赴香港參加臺南與香港定期航班開通儀式,並在香港推銷臺南市,而且釋放出他不排除訪問大陸的消息,被認為是著眼于臺南市經濟發展創造政績,為未來謀取“大位”進行兩岸的長遠政治佈局。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薛淩家族的“兩岸經”,與其他政治精英有所不同,不是為了政治利益,而是謀求經濟利益,是“生意經”、“錢經”。不久前,薛淩與擔任民進黨“中評委”的丈夫陳勝宏及擔任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的兒子何志偉主導的家族企業陽信銀行,在上海投資成立陽信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並出席開幕式,是民進黨重要政治人物公開投資大陸的首例。薛淩家族在上海投資這一“生意經”,對未來民進黨的兩岸經濟合作立場與態度將是一個新的考驗。

  可見,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與兩岸經濟合作的大發展面前,民進黨已無法回避兩岸議題,不同政治精英開始了不同的兩岸議題的思考與行動,儘管目的不同,策略各異,但卻在客觀上有利於推進民進黨的轉型與兩岸政策調整,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但要強調的是,綠營政治精英的兩岸策略調整,不代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未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主張與調整方向,仍是觀察民進黨轉型的關鍵所在。(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