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嚴安林:陳衝下臺就能夠讓臺灣經濟快速復蘇嗎?

2013-02-04 10: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月31日晚,臺灣馬英九辦公室無預警地宣佈“行政院長”陳衝因為個人身體因素請辭獲准。華廣網今日刊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兼臺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嚴安林的評論文章分析此事。文章指出,陳衝是臺灣“拼經濟”的理想人選,臺灣經濟問題肇因于國際經濟環境與臺灣內部政治惡鬥,政治環境不變,經濟發展難以順暢。陳衝下臺後臺灣經濟就能夠因此好起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全文摘編如下:

  1月31日晚,臺灣馬英九辦公室無預警地宣佈“行政院長”陳衝因為個人身體因素請辭獲准。陳衝請辭,當然有個人身體不佳的原因,但陳衝的身體狀況其實也並非到了非辭不可的地步,而關鍵的原因應該是政治問題。一方面,民進黨的“火大”遊行提出了“換內閣”的訴求,甚至提出要“罷免馬英九”,在野黨的一味反對,給了馬英九相當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陳衝個人對於施政也著實感覺無力,尤其是“拼經濟”無法立竿見影,挂冠求去當然也是不得不然的選擇。問題是:陳衝下臺後臺灣經濟就能夠因此好起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一、陳衝是臺灣“拼經濟”的理想人選

  談到政治,陳衝也許不是理想人選,也難以抵擋民進黨等在野黨的各種攻擊。但要論對國際經濟形勢的把握,要論臺灣“拼經濟”的理想人選,陳衝應該是不二人選。在其任職一年多時間裏,在惡劣的國際經濟大環境下,臺灣經濟成長與就業率能夠保持目前的水準,陳衝及其團隊的努力應該是無可厚非的,應該是值得肯定的。陳衝及其團隊稱得上是“拼經濟”的團隊,團隊中的財經官員也堪稱是當前臺灣社會中的一時之選,其所採取的各種財政、經濟政策也大都符合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問題是經濟是“慢性活”,“拼經濟”需要時間,難以立竿見影,當然也難以完全符合社會民眾“馬上好”的期待。

  二、臺灣經濟問題肇因于國際經濟環境與臺灣內部政治惡鬥

  當前臺灣經濟發展不佳原因有二:一是國際經濟危機與歐債危機的影響,因為臺灣經濟是外向型經濟,美國等國際經濟危機對臺灣經濟的影響相當大,所謂“美國感冒、臺灣吃藥”,事實上還幸虧大陸經濟不錯,臺灣經濟還能有所依賴,否則臺灣經濟會更慘;二是臺灣內部藍綠對立、政黨惡鬥,不見朝野共體時艱,互相扶持,只見藍綠博殺,相互拆臺,甚至大扯後腿,落井下石。如此的政治環境,最佳的財經官員、最好的財經政策又如何出臺?又如何能夠發揮效應。

  三、臺灣政治環境不變,經濟發展難以順暢

  國際經濟危機總能夠過去,國際經濟環境不佳總不會永遠,但影響臺灣經濟發展的“非經濟因素”,尤其是臺灣政治中藍綠對立、朝野惡鬥的問題卻看不到解決的前景,這是臺灣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也是最大的障礙所在。從執政黨——國民黨來説,固然需要馬英九團隊拿出魄力,做對的事情;而從在野黨民進黨來説,必須摒除“逢馬必反”的思維。過去民進黨執政,民進黨不像執政黨,如今國民黨執政,民進黨也不像在野黨。這種惡性迴圈的政治特質如果不改變,不僅臺灣經濟發展無望,而且民進黨的政治前景也堪憂。事實上,民調已經説明問題:國民黨的政黨支援度固然走低,但民進黨的政黨支援度也沒有因此升高。這説明瞭臺灣民眾固然不滿意馬英九團隊的執政表現,但又何嘗滿意民進黨的表現呢!(嚴安林: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兼臺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