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鵬:十八大為兩岸迎接和平發展新躍升畫好藍圖

2012-11-15 09: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加充分的條件。”這其中“社會基礎”指的是什麼?如何才能進一步夯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十八大”報告對此又有怎樣的表述呢?海峽之聲記者錢志軍為此專訪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助理、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鵬教授。李教授認為,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就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重要社會基礎,“十八大”報告已經為進一步夯實這一社會基礎,進而迎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躍升提供了很好的路線圖。 

  主流民意是最大的社會基礎 

  李鵬教授指出,所謂社會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民意基礎,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要得到兩岸民意的支援,兩岸普通的民眾才是和平發展的真正主體。他們不僅是和平發展的參與者,更是和平發展的受益者,所以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只有得到臺灣絕大多數的民意支援才能夠可持續,才能夠最終有利於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才能夠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前景。所以中共歷來強調説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要盡可能多地爭取臺灣的普通民眾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解跟支援,要讓他們能夠自覺的投身到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業當中來。 

  那麼,目前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呢?李鵬教授指出,臺灣的主流民意絕大多數當然是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希望臺海地區能夠實現和平穩定,不要再回到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的兩岸關係緊張的狀況。當然他們也希望兩岸關係能夠給臺灣帶來經濟的發展會和社會繁榮的機會,因為目前臺灣的經濟發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很多的臺灣民眾希望能夠從大陸的發展和崛起當中尋求他自己發展的機會,希望臺海地區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這也是為什麼説馬英九能夠在今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當中連任,而且臺灣多數的民眾認為九二共識給臺灣帶來安定,給臺灣帶來發展大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臺灣的民意是多元的,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臺灣民眾由於受到民進黨等臺獨分裂勢力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存在著一些疑慮甚至是敵意。對這一部分民意,大陸方面也不能忽視,要用信賴、包容的心態去化解,使得在臺灣能最終能夠形成絕大多數的民眾都能夠理解,能夠支援,都能夠投身到兩岸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 

  “十八大”報告指明發展方向 

  李鵬教授指出,縱觀“十八大”報告的涉臺部分,已經為社會基礎進一步鞏固規劃了一個明晰的路線圖。李鵬認為,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當中明確提出有三個部分其實是涉及到今後如何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第一是提到要密切人民往來,融洽同胞感情,這裡強調就是要加強兩岸之間各領域的交流,使得兩岸的民眾之間能夠相互理解他們的感情,更加的融洽。第二點是提到説兩岸要相互關愛、信賴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共同享有發展成果,這裡強調是共同發展的部分。兩岸同胞要在和平發展過程當中要攜手共進,不僅要共同努力,更要共同享受發展帶來的成果。第三個方面則提到説凡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這是大陸一貫的立場,是大陸對臺灣同胞的莊嚴承諾,也是要求大陸自身要做好的事情。 

  加強互信任重而道遠 

  然而,如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進一步加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也需要克服不小的困難,加強兩岸互信任重而道遠。李鵬教授覺得臺灣社會或者臺灣民眾目前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整體是支援的,但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當中的一些具體的方面,特別是對兩岸發展政治關係方面他們可能還是有一些疑慮。由於兩岸關係過去幾十年都是從民間的關係、從經濟的關係、社會的關係、文化的關係來進行發展,所以臺灣民眾對兩岸經濟、社會、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基本上是持積極、正面、肯定的態度。但是對兩岸是否會開啟政治關係的大門還有一些疑慮,所以今後要繼續加強同臺灣社會各階層、各領域的全方位的交流,在交流當中爭取他們的理解。 

  李鵬教授同時指出,雖然有“海峽論壇”,目前兩岸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民間交流活動其實還不夠多,真正兩岸民間交流的規模還不夠大,還需要有更多的類似“海峽論壇”的民間交流活動。畢竟臺灣大概還有三分之二的民眾還沒有來過大陸,對大陸缺乏了解。而且目前兩岸民間交流的民間色彩也不夠濃厚。 

  李鵬認為,只有在兩岸的全方位的更深入的交流過程當中才能夠爭取臺灣民眾對兩岸發展政治關係的理解,加強他們對兩岸和平發展的認知,最終能夠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形成一個比較有利的民意氛圍,使得兩岸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社會基礎更加的鞏固。(來源:海峽之聲網)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