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賀黨的十八大開幕 期和平發展之路更寬

時間:2012-11-07 23:45   來源:台灣網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8日開幕,它不僅對中國共産黨的發展意義深遠,對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兩岸關係來説,亦是非常重要。從黨的十六大到十八大,10年時間,大陸做出“祖國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科學論斷,臺灣同胞亦逐步將維護兩岸和平當成了自覺行為;10年時間,臺海局勢從緊張走向緩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逐漸成為國共兩黨和兩岸人民的共同體認;10年時間,兩岸交流從中斷到延續,從“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到“深入區”,道路雖崎嶇,前景卻振奮人心。

  十年間,兩岸都經歷了什麼?

  中國要走和平統一之路,就要一方面堅決反對“臺獨”,一方面積極爭取臺灣主要黨派和廣大臺灣同胞,在兩岸間形成支援和平發展的共同力量。

  2002年11月,中國共産黨十六大一中全會産生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第四代新的領導班子。當時的臺海正處於陳水扁“臺獨”勢力倡狂挑釁、兩岸關係日趨嚴峻的形勢下,他們公然主張“一邊一國”、推動“公投”、“去中國化”、炮製“修憲”妄圖從法理上實現臺灣獨立……這一切,讓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的願望幾近流産。於是,《反分裂國家法》于2005年適時出爐了,它將大陸爭取和平統一的最大誠意,將全國人民絕不允許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堅定決心,表達得淋漓盡致。

  就在陳水扁當局加緊製造“臺獨”分裂活動的同時,島內的國民黨泛藍陣營意識到,必須向臺灣民眾更加明確地昭示有別於“臺獨”的另一種選擇、另一種願景。“我們必須説出實話,讓兩岸重回上世紀90年代的交流協商。”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説,“和解一點都不難,只要誠實面對自己和面對大局。”於是,有了2005年4月26日胡錦濤與連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握手,有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直到2008年,認同“九二共識”、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兩岸人民終於在這場新世紀之初的“合”與“分”、“和”與“亂”的較量中取得了勝利,兩岸關係也自此迎來了和平發展的光明前景。

  十年後,兩岸繼續期待新的輝煌。

  胡錦濤總書記曾説:“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懈努力,緊緊依靠兩岸同胞,就一定能夠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臺灣輿論也認為,大陸對臺政策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更加務實,也更加自信。

  是的,爭取祖國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歸宿,就是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兩岸交流自2008年步入“快車道”後,全面“三通”讓兩岸“一日生活圈”悄然成型,兩岸恢複製度化協商後的8次兩會會談、18項協議碩果纍纍,大陸已成為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第一大順差來源地與第一大投資地……這些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兩岸的老百姓,他們如今也早已成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堅實基礎;而這其中,又無不凝結著中國共産黨的智慧與魄力。

  如今,兩岸關係走過了4年的快速發展期,逐漸步入“深水區”,有媒體形象的説,進入“深水區”後就需要具備更嫺熟的泳技、配備更精良的泳具。是的,當前的兩岸關係,機遇與挑戰並存,發展與阻礙同在,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為當前新形勢下的主要特徵,深化兩岸各領域合作已成為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如何打造下一個輝煌,考驗著兩岸的智慧。

  在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上,中國共産黨的對臺工作已經更加靈活務實、更加成熟自信,許多新思維、新政策、新做法,在調整中不斷創新和發展;也因此,對於8日開幕的十八大,不僅境內外輿論都在關注它將如何給今後一段時間大陸的發展之路定調,島內各界也十分關心十八大將會為兩岸開創一個怎樣的新局。對此,十八大新聞發言人蔡名照7日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做出了回答:我們將保持對臺方針政策的連續性,繼續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張,以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主題,以廣泛團結臺灣同胞為主線,鞏固深化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築牢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基礎,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繼續推動祖國的和平統一進程。

  道路已經打開,方向已經明確。站在黨的十八大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有理由相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方向正確、前景光明,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就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台灣網評論員 趙靜)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