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曹小衡:ECFA為兩岸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新機遇

2010-10-08 10:52:00
來源:
字號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今日在香港文匯報發表專文,文章指出,兩岸簽署ECFA就是明智的、必然的、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市場選擇。從全球經濟走向、兩岸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兩岸經濟合作趨勢看,ECFA又為兩岸提供了進一步合作發展的新機遇。

  全文摘要如下:

  從全球經濟走向、兩岸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兩岸經濟合作趨勢看,ECFA又為兩岸提供了進一步合作發展的新機遇。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大陸仍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亞洲地區乃至全球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也進一步增強。兩岸若能抓住此次機遇,不僅兩岸經濟合作能再上層樓,出現全新的境界,同時密切的兩岸經濟合作也能使臺灣經濟再上層樓。

  當前,臺灣為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第九大出口市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大陸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2000-2009年兩岸貿易總額為8022.2億美元,臺灣累計順差額達5106億美元,佔兩岸貿易總額的63.6%。臺灣出口市場的40%在大陸。截至2009年12月底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80061個,實際利用臺資495.4億美元,大陸是臺灣最大投資目的地,佔臺對外投資70%。

  兩岸商簽ECFA是歷史的必然

  兩岸經濟聯繫密切到如此程度,説明兩岸經濟具有巨大的互補性,當臺灣70%的投資、40%的出口和100%的貿易順差都與大陸相關時,兩岸簽署ECFA就是明智的、必然的、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市場選擇。ECFA無論對臺灣經濟還是兩岸經濟合作,都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如果説兩岸過去對立是歷史的偶然,未來的合作是歷史的必然,ECFA就是歷史必然的開始,從這一角度理解,如何評價ECFA都不為過。

  迄今為止,僅臺商在大陸投資就達8萬餘項,對大陸的經濟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技術的進步、就業率的提高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今天大陸發展了,兩岸都要從歷史的、長遠的角度看兩岸關係,看雙方長期的互惠互利關係。

  ECFA後兩岸經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從全球經濟走向、兩岸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兩岸經濟合作趨勢看,ECFA又為兩岸提供了進一步合作發展的新機遇。金融危機發生後,大陸仍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亞洲地區乃至全球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也進一步增強。而其背後最重要的支撐是,大陸的內需市場由此將展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伸展,大陸將由“世界工廠”邁入“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並列的新階段,大陸的消費市場發展潛力不可估量,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亦會産生巨大的利益空間,而這些為兩岸經濟合作開闢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合作天地,如果説兩岸過往的經濟合作是一種面向國際市場的“外向型”的經濟合作,那未來的合作則更多是面向大陸或兩岸市場的“內向型”的經濟合作,這對臺灣企業、臺灣經濟乃至兩岸當政者而言都是個全新的課題,兩岸若能抓住此次機遇,不僅兩岸經濟合作能再上層樓,出現全新的境界,同時密切的兩岸經濟合作也能使臺灣經濟再上層樓。

  ECFA為兩岸共建中國經濟區奠定了基礎

  自古以來臺灣經濟即為中國經濟的一部分。30年的改革開放徹底改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也迎來了兩岸共建新的中國經濟區的歷史性機遇。從1978年到2009年,大陸的經濟增長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今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為世界第二,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成為帶動整個東亞地區經濟增長的引擎,也為帶動包括臺港澳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復興、共同重建一個嶄新的中國經濟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