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潘錫堂:蔡武訪台為兩岸文化交流創契機

2010-09-06 14:56:00
來源:
字號

  《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今日在臺海網發表專文稱,蔡武2日以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身份率團訪台,臺“陸委會”將此次論壇定位為學術性研討會,“兩岸文化論壇”由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主辦,具有實質交流的意義。

  

  全文摘要如下:

  兩岸從2008年6月恢複製度化協商以來,已簽署了14項協議,併發布1項陸資赴臺聲明,大多數是屬於經濟議題,並沒有碰觸到文化議題。2008年底第4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即把文化議題列為兩岸未來重要交流的議題,並且在2009年7月的第5屆國共論壇中,即以文化議題為重點。此外,兩岸重要人士在不同場合中,也異口同聲強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然而,現階段兩岸文化交流,除了電影之外,臺灣的出版業、媒體業、廣告業,尚亟待與大陸方面建構全面、雙向的文化交流渠道。

  兩岸簽署ECFA之後,業已樹立兩岸經貿交流的新里程碑,但經貿交流日趨多元化、制度化之際,文化交流如未能跟上經貿交流的腳步,致使經貿文化交流出現跛腳或滯後現象,豈不遺憾?正因如此,蔡武訪台,透過文化論壇形式的交流,嘗試提出有利於雙方文化交流的綱目,應是可以樂觀期待的。

  

  借由蔡武的訪台及參與 “兩岸文化論壇”,我們可回顧檢討並且策劃未來的兩岸文化交流前景。其實,兩岸文化交流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視覺與表演藝術、文化資産、博物館、民俗文化等,也包括文化行政與設計的相互考察。交流的形式相當多樣化,除了靜態的展示之外,更有動態的表演、觀摩、講座、論壇、研討會等,兩岸有不少機構,已建立了長期性的、良好的溝通合作平臺與機制,舉辦一年一度藝術節慶或論壇,更使兩岸文化交流得以永續發展。

  至於兩岸文化産業的交流,近年來的交流合作已有愈來愈熱絡的趨勢。以文化産業的龍頭——— 電影為例,透過兩岸影展與電影論壇等活動的舉辦,加強兩岸影視人員互動活絡,對臺灣電影産業發展大陸市場有實質性的幫助。

  總之,面對21世紀全球競爭的白熱化,如何發揮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是兩岸同胞必須共同思考與努力的。今後的兩岸文化交流,應以更開放的胸襟、更謙虛的態度,互相學習、截長補短、求同存異。如此不僅可以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雙方的情誼,也可以豐富兩岸民眾的精神生活,提升兩岸人民的人文素養與競爭力。最後,兩岸文化交流的目的,在於構築互利雙贏、共同發展平臺,增進雙方互信基礎,進而創造和平發展新局。相信蔡武訪台,應可為兩岸文化交流帶來更上層樓的契機。(潘錫堂,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