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劉紅:透析馬英九執政後的臺灣政局

2010-03-19 13:36:00
來源:
字號

  馬英九執政以來並不順利。與民進黨執政八年相比,在同樣政績不突出的前提下,陳水扁是惡化兩岸關係和組成貪污共犯結構而出現執政危機,馬英九與此相反而陷入執政困難,兩者不同做法和不同結果,增加了臺灣政局的複雜性,也增加了分析臺灣政局的難度。

  一、基本特點

  觀察二次政黨輪替以來的臺灣政局,最大特點是廣大選民對馬英九執政的不滿意和不承認國民黨執政的政績,是民進黨在動亂中開始站起來。

  一是金融危機衝擊波未過但經濟開始好轉。人們充滿期待,但是自上臺就令人失望的馬英九當局,在內政治理、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三個方面中,第一項沒有政績,也就是在與選民基本生活和活動息息相關的領域中,沒有取得有説服力的成果。在金融危機衝擊下,臺灣經濟遭受60年來最為嚴重的衰退,失業率達到60年來最高水準,甚至2009年兩岸貿易都下降三成,對此民眾是感受深切,社會上怨聲載道。但要看到,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來,臺灣經濟有所好轉。9月間的世界經濟論壇把臺灣的經濟競爭力由第17名提升至第12名 。馬英九也説,今年的經濟情勢將會逐漸轉好,“今年不是普通的好,一定是非常好” 。表明面對金融危機衝擊,臺灣經濟開始走上復蘇之路,這是馬英九執政狀況改善的重要條件。

  二是馬英九支援度偏低但權力基礎沒有動搖。在臺灣社會已經形成馬英九“仿佛能力不足”的説法 ,如政治創新不明顯,馬英九方面沒有出臺卓有成效、讓人信服的政策和決策。如經濟績效不明顯,儘管有大陸惠臺政策和兩岸經貿的支援,但臺灣經濟增長緩慢,廣大選民沒有直接得到實惠。如決策能力不明顯,危機處理能力、公共決策能力、主導政局能力、推行新政能力均受到輿論和民意質疑。馬英九執政時間不長,支援率幾度跌至二成上下,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和四次“立委補選”中成績不佳,在島內某些政黨和人物中間出現“批馬、反馬、倒馬和換馬風潮”。但要看到馬英九支援度不高,權力基礎沒有動搖,一方面是在野黨沒有形成壓倒執政黨的優勢,一方面執政黨內部沒有出現第二個馬英九,再則是藍營大於綠營的格局沒有改變。

  三是國民黨選舉行情不佳但已引起藍營警惕。2月27日舉行的“四立委”補選中,國民黨僅勝選花蓮一席。此次選舉終於擺脫選前有人預估的“剃光頭”的惡運,但難改國民黨“逢選必輸”的結局。對此,泛藍軍認為,“這樣的結果,可以讓我們國民黨更警惕,當然在以後也更知道要如何表現,才能贏得選民的認同。” 馬英九認為,一方面要承認失敗、虛心檢討,該堅持的改革繼續堅持;另一方面要勇於任事,化解民怨,加強與民眾溝通。也有學者認為,藍營選民嚴格要求國民黨,稍有不滿意可能就不去投票,與泛綠支援者相比缺乏責任感和危機感。此外,分裂參選是敗選的重要原因,在桃園是三人競爭,在新竹是兩派拼鬥,讓綠營漁人得利。選舉失敗能否為“五都選舉”提供教訓和經驗,這是人們更關注的問題。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