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先才:馬英九黨務改革任重道遠

2009-10-29 10:50:00
來源:
字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今日在華廣網刊文表示,馬英九就任國民黨主席伊始,就採取大動作,在取消本屆中常委選舉中涉嫌賄選的楊志雄和江達隆兩人的當選資格後,又對12名涉及中常委選舉送禮的參選人處以停止黨權3個月的黨紀處分,之後又推動國民黨中常委全面重新選舉。

  

  整頓中常委選舉之風,是馬英九整頓黨務,開展黨務改革的試金石,馬英九希望對國民黨這個百年老黨進行的改革,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臺灣政黨政治的劣質文化。但筆者認為,在臺灣藍綠對立以及選舉文化的影響下,馬英九所推崇的黨務改革可謂任重道遠,絕非一帆風順。

  

  全文摘錄如下:

  馬英九整頓選風的三大考量

  馬英九對涉嫌賄選的中常委開鍘,創下國民黨百年之先例。然而,馬英九此舉並非“新官上任三把火”之衝動,而是有著精心的考量:一是樹立自己在黨內的威信。剛剛接任黨主席的馬英九,需要在黨內樹立起威信,而打擊賄選對樹立馬英九的威信相當有益。二是推動黨務改革的現實需求。推動國民黨改革,特別是選風改革是馬英九參選黨主席的重要政治訴求,他必須在這方面有所動作才能向黨內證明自身的理想和堅持。三是年底縣市長的考量,年底縣市長選舉已開打,馬英九希望通過對國民黨黨務特別是選風的整頓,來洗刷國民黨在臺灣社會中賄選的形象。從苗栗到雲林,再到臺中和桃園,國民黨籍“立委”李乙廷、張碩文、江連福、廖正井等接連爆發賄選醜聞,對國民黨的形象造成了相當不利的影響,如果國民黨的賄選形象不能得到扭轉,將會嚴重衝擊國民黨今年年底的縣市長和明年年底的直轄市長選舉。

  賄選風氣在臺灣根深蒂固,非國民黨一黨之專利

  事實上,選風不佳在臺灣根深蒂固,並非國民黨一黨之專利,民進黨及其他政黨也一個樣。只不過國民黨成立時間長,老黨自然問題多。

  長期以來,臺灣各大政黨的派系、賄選、獻金與宮廷內鬥文化相當盛行,每逢大小選舉,送禮也罷,行賄也好,其風氣相當氾濫。臺灣政黨政治中的送禮行賄現象之所以如此盛行,其重要根源還在於臺灣的選舉文化特質。臺灣是一個選舉社會,大大小小的選舉活動,基本上每年都有。對於政黨和候選人而言,選舉才是獲得政治權力與政治利益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政黨和候選人都把勝選視為參與選舉的最終目標和最大動力。在這種功利色彩非常濃厚的選舉文化的熏陶下,候選人為了達到勝選的目標,必然會不惜一切手段,包括用賄選的方式來打選戰。在很多時候,政黨對於候選人的賄選行為不僅不予處罰,而且還採取某種程度的縱容,從而使臺灣選舉社會中的賄選風氣越演越烈。於是很多候選人常常會把在地方公職選舉中的賄選手法複製到黨內黨職選舉上來,這在臺灣社會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因此,馬英九整頓選風的舉動,不僅是與國民黨內部的賄選風氣作鬥爭,更是在與瀰漫全臺灣的賄選風氣作鬥爭,其難度可想而知。

  改革前景曲折複雜

  國民黨歷史悠久,黨務改革所涉及的問題錯綜複雜,很多問題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命脈要害,如果處理不妥,不但可能會重創國民黨的形象和戰鬥力,危及國民黨的生存發展,甚至還可能會損及到馬英九自身的政治前途。從目前來看,影響馬英九黨務改革前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黨內的反彈。任何改革都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糾葛,必然會帶來內部的反彈。馬英九抓賄選舉措在黨內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反對者大有人在,甚至有中常委指出選舉送禮是“歷史共業”,更是黨內約定成俗的慣例。隨著馬英九黨務改革力度的不斷深入,黨內反對力量將會全面反彈,這對馬英九推動改革相當不利。

  二是對年底選情的影響。隨著黨務改革的推進,國民黨內部不同利益集團的爭奪和較量也會逐漸升溫,國民黨內部的矛盾也必然會不斷浮上表面,這或多或少會衝擊年底的選情。事實上,國民黨的黨務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調整和適應,島內社會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感受到國民黨的努力。而如何凝聚國民黨內部力量,打贏年底縣市長選戰,則是國民黨的當務之急。如何處理好國民黨的長遠利益與當務之急的矛盾是馬英九面臨的一個挑戰。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