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一把火” 照亮國民黨改革之路

時間:2009-10-27 13:58   來源:台灣網

  國民黨“立委”邱毅日前主動辭去中常委,促使其他中常委跟進辭職。澳門《新華澳報》日前刊出署名富權的文章説,邱毅這把“火”照亮了馬英九改革黨務的道路,也使馬樹立了黨魁權威。這個難得契機如運用得當,不但可改變國民黨形象,有助爭取繼續在臺“執政”,從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且與民進黨至今仍不願與貪腐陳水扁做切割相比,形成強烈反差,使本來同是形象清新、處於同一起跑線的蔡英文,被拉開了距離。

  正當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正為如何既能全力查辦中常委選舉賄選案,以帶動艱巨複雜的黨務改革,又能不至於因此而得失黨內地方基層力量而瞻前顧後之際,由以“打扁”著名的中常委邱毅發端的辭去中常委職務的行動,引發了燎原大火,帶動了一大批改革派中常委紛紛辭職,並對傳統派中常委形成了強大的道德壓力,迫使其中的一些人為了“自清”,也不得不宣佈辭職,導致必須按章重選中常委或補選中常委,為馬英九解了圍。

  如果馬英九能夠緊緊捕捉住這個難得的有利契機,並用足、用活、用好,乘勝追擊,就不但可實現他改革黨務、優黨強政的夙願,而且也可自我拔掉所謂“無能”的標簽。

  李登輝在接任國民黨主席後,為了應對日趨崛起的黨外——民進黨的選戰壓力,推行了與地方派系勢力政經利益合作的路線,從而有意無意地催發了“黑金”勢力,無論是在黨內選舉還是參與社會公職選舉,都是賄選黑影幢幢。這正是民進黨用以攻擊國民黨的主要犀利武器,也是導致國民黨2000年丟失“執政權”的主要原因之一。

  馬英九2005年第一次接任黨主席時,便有心匡正黨風,改革黨務。但一來奈何地方派系勢力已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頑固傳統勢力,選舉送禮也成了黨內的“歷史共業”,“樹大根深叫樵夫如何下手”?二來馬英九本人行事嚴守法律倫理分際,不敢用決斷的手段,而難以開展。

  在馬英九十月十七日再次接任黨主席前夕,不但是在社會公職選舉中,連續發生了系列的賄選案,被法院判決當選無效,而且就在今次中常委選舉中,送禮賄選之風更為熾熱。這更觸發馬英九下定決心要改革黨務。

  重選中常委,確是可止損管控的好方法,也能凸顯馬英九改革黨務的決心。因此,馬英九日前召集黨內高層開會,進行研商。但經研究,卻發現于法無據。這就使馬英九陷入既不能宣佈解散中常委重選,又不能再拖延下去,進退難辦的尷尬境地,並將會被人攻擊他的改革是假的及強化他的所謂“無能”的標簽。

  一向疾惡如仇的邱毅,本來曾聲稱“每週(在中常會上)一嗆馬”,一看這態勢馬上來了個大拐彎,為了“護馬”而不惜犧牲自己以至失去“每週一嗆馬”的機會,宣佈“自焚”辭去中常委(按:主動辭職不能參加補選),以圖促使其他一些中常委也跟進辭職,達至補選並補強馬英九堅持改革決心之目的。

  這奇招果然有效,竟帶動了二十一名中常委紛紛請辭,而按規定可以遞補中常委的十一名侯補中常委也全部宣佈放棄遞補的資格。邱毅“自焚”的星星之火終於燎原,促成了“黨內柔性政變”。而根據有關黨內規章規定,國民黨中常會委員人數若未達法定的一半,便須補選。為此,“總統府”和黨中央都表示“樂觀其成”,等於是肯定和支援這個做法,並決定在二十八日召開臨時中常會,以做出補選還是重選的決定。

  邱毅的這把“火”照亮了馬英九改革黨務的道路,也使馬英九樹立了黨魁權威,傳統勢力丟盔棄甲。這個難得的契機如果運用得當,不但可改變國民黨的形象,有助國民黨爭取繼續“執政”,從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且與民進黨至今仍不願與貪腐陳水扁做出切割相比,形成強烈反差,使到本來同樣是與馬英九形象清新、因而處於同一起跑線的蔡英文,與馬英九拉開了距離。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