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崔寧:兩岸談政治條件漸成熟

2009-08-12 14:01:00
來源:
字號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兩岸關係改善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兩岸和平發展是必由之路,是一條不容許猶豫不決,更不允許倒行逆施的單行道。從目前情勢看,兩岸協商談判政治問題的條件逐漸成熟,兩岸協商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此其時矣。

  文章摘錄如下,

  兩岸關係錯綜複雜,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環境影響,既有經貿內容也有政治敏感問題,千頭萬緒,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兩岸和平發展任重道遠,是一個需要智慧與勇氣作鋪墊的曲折漸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貿交流合作與政治協商談判,二者緊密聯繫,相互依賴,相互促進。

  隨著兩岸關係發展的深入,不刻意回避政治問題的呼喚,日見清晰,也受到兩岸政治家、學者和有識之士的重視,並引發思考。

  5月初,第二次“胡吳會”,大陸方面重申了兩岸協商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期待。中共中央臺辦主任王毅,6月中旬訪美時亦強調,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不存在過快或是過慢的問題,也不存在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問題。

  難題不能回避

  最近,兩岸一些學術團體和政策研究機構,開始深入探討未來兩岸政治協商談判的可行方式,探求促進建設兩岸政治和解與軍事互信的途徑,催動兩岸關係新的發展勢頭。6月中,臺灣的兩岸統合學會與大陸學者一道,在清華大學就“兩岸和平協議”、“兩岸統合路徑”及“兩岸和平框架”等議題進行交流探討。之後,全國臺灣研究會又在青海省會西寧舉行“兩岸關係現狀與前瞻研討會”。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不久前也將“兩岸政治協商機制問題研究”納入年度研究課題社會招標項目。此類活動頻繁,不可逐一列舉,且一直以來沒有停止過。

  大陸務實和誠意的期盼、兩岸民間就此問題的良性互動,正在形成一種不可低估的聲勢和力量,衝擊著臺灣當局“先經濟,後政治”的政策堤壩。臺灣“陸委會”在最新的“大陸情勢”分析報告中指出,“大陸方面對兩岸政治對話應已開始著手準備”。馬英九則在當選國民黨主席後表示,即將召開的國民黨十八全大會,會將國共達成的“五項共同願景”納入國民黨的黨綱。其中,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是兩項重要內容。這也是對兩岸關係發展中出現新趨勢的回應。

[責任編輯: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