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林祖嘉:救經濟與救失業一樣重要

2008-12-04 14:58:00
來源:
字號

  日前,前民進黨時代的臺當局“經建會主委”陳博志在報紙上對於現任執政黨的做為大加撻伐,一方面對於現任臺當局的經濟政策加以批評,一方面對於臺當局的執政方式也有許多的微詞。但是,文中有許多的説法似是而非,尤其是陳博志提出幾個關於經濟政策的結論,包括:“六三三是錯誤的,是騙人的”、“照顧就業要優先於照顧經濟成長”等等。對此,臺灣政大經濟係教授林祖嘉在《中央日報》網路版上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這些説法並不正確。

  林祖嘉指出,首先,根據估算,以現階段臺灣人口成長與勞動生産力的增加,及其他因素的合計,臺灣每年潛在的實質經濟成長率大約是百分之五。當時,馬英九的競選團隊希望臺當局能再努力一點,所以才會把未來施政目標訂在百分之六。也就是説,這個數據是有憑有據的,不是任意編出來騙人的,當時仍是民進黨主政的時代,除非是臺當局“經建會“提出的數據有問題,但是我們寧願相信”經建會“提出的數據是合理的。而以去年臺灣每人平均所得為一萬七千美元來估算,如果每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六,則八年後的每人平均所得大約就是三萬美元。至於,百分之三的失業率則是依國民黨執政時代,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六時,失業率就不曾高過百分之三,所以馬團隊才會把失業率訂到百分之三。

  當然,在面對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下,全球幾乎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倖免,臺灣自然也無法避免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在國際資金不足,全球股市大跌的情況下,全球的經濟的實質面,都受到重大的打擊。於是全球的貿易量大幅下滑,臺灣的出口也出現少見的負成長。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包括美國在內的每一個國家莫不以擴大內需來因應,臺灣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才會有消費券與擴大公共工程支出方案等等。

  林祖嘉説,至於陳博志提到“照顧失業要優先於照顧經濟成長”,我們認為此種説法是很奇怪的。如果臺當局只要照顧失業,而不必去管經濟成長,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發放失業救濟,或是由臺當局提供的擴大就業方案,讓臺當局提供失業者一些不需有的工作,例如去掃馬路等等。但是,由於這些方案與經濟成長沒有任何的關係,因此對於經濟的復蘇沒有任何的幫助。然而,臺當局的資源是有限的,當局在使用補助時,最好是能夠同時兼顧到對失業者的照顧與經濟的成長,因為如果經濟有了成長,自然就會有新的工作機會;反之,如果沒有經濟成長,則失業者將一直接受補助,而無法脫離失業的困境。

  林祖嘉最後指出,一個有效的政策應該是在花掉同樣的資源下,要能同時兼顧到減少失業與帶動經濟成長。比方説,消費券先刺激民間消費,當廠商有錢賺,就會去雇用更多的員工,或是至少不必再解雇勞工;而擴大公共工程支出也是同樣的理由。不但如此,我們認為臺當局未來在執行其他相關的經濟措施時,也應該同時強調這兩個目標。比方説,在不久的將來,臺當局很可能會對一些策略性的産業進行紓困,可以選擇較少解僱員工的企業當成優先被紓困的對象,讓企業有更多的誘因去照顧其員工。如此,當局不但可以照顧到企業與經濟,也可以同時照顧到勞工了。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