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言浩:大陸學生難道會來臺灣念不合格的大學?

2008-07-22 14:17: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為配合臺當局“行政院”的重大政策,“教育部”官員宣佈自下個學年度開始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學。至於臺灣學生赴大陸就學,茲事體大,則尚未訂出時間表。

  鄭瑞城剛剛上任時,認為開放大陸學生就學必須謹慎,是三年之後的事。現在的新政策明年就開放,輿論界稱為大躍進。至於詳細的實施辦法,“教育部”官員只透露,初步規劃將採取“外加”方式招生,請公私立及技專三個協會草擬招收“陸生”辦法。一般大學希望招收大陸的好學生,技術學院和專科院校則希望大陸學生來臺不要過於嚴格限制資格,以補臺灣大學生來源不足的現象。

  “行政院”搶先開放臺商投資大陸的資金上限,鬆綁陸資來臺的規定,為的是刺激臺灣的經濟,但是提前開放大陸學生來臺灣上大學的政策,又所為何來?

  在執行這個政策之前,至少該作個調查,大陸學子有沒有去臺灣上大學的意願?每年大約可以招到多少學生?大陸方面會承認臺灣的學歷嗎?一般來説大陸學子聽説過哪幾個臺灣的大學?去臺灣念大學有什麼吸引力?如果這些基本問卷都沒有答案就貿貿然招生,結果對岸的興趣缺缺,到時僅有點綴性的少數大陸學生來臺就讀,這個政策就不算成功。民進黨人又找到話題,批評國民黨執政無能,在兩岸政策上任意加碼,一廂情願。

  馬英九在上任之前就強調要承認大陸學歷,如果將來兩岸能互相承認學歷,兩岸的溝通就更加方便密切。特別是兩岸的年輕人,在人生比較早的階段就有機會互相認識,相互激勵,這是縮短雙方距離的最佳方式,也是促進海峽安定,友好互動的最大保證。

  大家都盼望有那麼一天。然而臺灣的高等教育正面臨多年來最大的危機,去年的大專考試出現了考十八分就能上大學的事,今年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年報考大學的人數有九萬三千多人,全臺灣的大專院校招生額約八萬五千多人。預計只有八萬四千多考生填志願,錄取機會超過百分之百,考零分也能成為臺灣的大學生。於是許多檔次較低的技術專科院校十分擔心,今年會有許多科系招不到學生,面臨整個科系被取消的厄運。所以説,他們正打著如意算盤,希望能招收大陸學生來臺灣,拯救這批瀕臨死亡的次級院校。有這種想法則是大錯而特錯了,而且必定達不到目的。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大陸有家長甘心花大筆的錢送子女去臺灣上野雞大學嗎?誠然,大陸的大學教育有粥少僧多的現象,但是學校的品質不好也絕對不能吸引到境外的學生。

  各式各樣不合格的大專院校在臺灣林立,是過去十多年來教育改革的惡果,苦果。又加上十年來政治上的民粹主義橫行,任何不夠分量的專科學校,技術學院紛紛申請升等為大學,于願未遂就動用政治力量抗議,或動員民意代表大眾輿論抗爭,教育當局承受不起,索性有求必應,數年之內臺灣的野雞大學如雨後春筍。於是大學遍地皆是,卻招不到學生,考零分的文盲也上了大學,成為世界級的大笑話。如今又打主意招收大陸學生,笑話鬧得更大了。

  解鈴還須繫鈴人,整頓臺灣高等教育的亂象,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將不合格的院校一一淘汰關閉,先提升整體高等教育的水準。新政權的當務之急是要如何糾正上屆政權的錯誤,“行政院”和“教育部”不妨朝這個方向去著力。

  今後的兩岸招收大學生也是勢在必行的業務,其實臺灣已有不少赴大陸就讀的大學生,他們最關心的事是臺灣什麼時候才承認大陸學歷。爭取兩岸互相承認學歷是最緊急的工作,將來兩岸的學子應當可以隨意隨時在對岸求學,沒有畢業之後回家就業無著的憂慮。

  辦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年輕學子,為他們作好準備,挑戰未來,迎接勝利。決不應當是一批官僚們向政治正確低頭效忠,繼續維持不入流的學店,縱容他們繼續誤人子弟。

  這是國民黨政權最該做的事。無怪乎很多人批評,有時候他們真的抓不住重點。

  (言浩 曾任臺灣《聯合晚報》主筆 《中國時報》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