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分上大學 臺灣教育政策大幅鬆綁後遺症顯現

時間:2008-07-21 10:52   來源:台灣網



若考零分都能上大學,刻苦讀書的身影將越來越少吧。

  據臺灣大學指考中心及聯招會表示,今年大學指考錄取率可能達到98%,總分考零分也可能被錄取。相較于去年總分18分可以進大學引發的爭議,今年若真有零分上榜的大學生,必然會讓大家更加痛心大學教育的荒謬與沉淪。臺灣《工商時報》刊載社論批評,大學教育辦到這種地步,可以説是臺灣的恥辱,但是,會讓問題演變到今天這樣的窘境,實須深究其原因。

  追根究柢,今天大學教育的沈痾,就是教育政策大幅鬆綁的後遺症。回顧10多年前當局成立教育改革委員會之初,為標榜紓解大學升學壓力,假教育自由化之名,要求廣設大學。而教育部門連最基本的供需評估都沒有做好,即冒然全面開放大學新設。10多年來,島內新設院校大學愈來愈多,在競爭壓力下,專科職校競相升格為學院,學院升格為大學,而且在地方政府及選舉壓力下,每縣市至少都要有一所大學,導致大學數目激增至150多所。但另一方面,因為社會少子化的衝擊,大學生來源逐年萎縮,供需失衡現象日益顯著,大學錄取率因而從40%左右飆升到接近100%。據估計,未來10年大學生來源將持續減少三分之一,由於錄取率已無再提升空間,大學院校將受到嚴重的衝擊,後段班學校就算零分錄取也將招不到學生,大規模倒閉勢難避免。

  社論指出,大學院校招不到學生還是其次,大學教育品質的江河日下,對臺灣競爭力可能造成的傷害,則事關重大。因為廣設大學政策,大學指考形同虛設,零分也能上大學,結果雖然人人可以上大學,但是,部分大學師資不足,教育條件極差,文憑一文不值。學生學不到一技之長,畢業即面臨失業,讓千辛萬苦供應子女念大學的家長也感覺受騙。更糟糕的是,教育資源有限,在人人可念大學的情況下,因為教育資源的均分,導致大學學費的普遍提高,同時讓很多原本素質不錯的大學院校也因為補助縮水而受到拖累,無法提升品質;大學水準參差不齊的問題益形嚴重。而前當局遊“內閣”時代又提出五年500億頂尖大學計劃,結果讓教育資源分配更形扭曲,教育品質的提升也成為畫餅。

  大學教育的亂象還往下延伸到中小學教育。因為大學素質普遍低落,家長為讓小孩能夠擠進少數名列前矛的好學校,不惜負擔沉重的補習教育成本,結果中小學生的升學壓力更甚以往。而教育部門推動的多元升學方案,不但未能減輕升學壓力,反而因為各種名堂花樣繁多,被眾多家長質疑其公平性。中小學教育的嚴重扭曲,從根本上動搖了廣大人民對教育的信賴,而且讓財力好的地方及富有家庭的小孩佔盡優勢,從而更導致教育上貧富差距的擴大的問題,影響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面對未來幾年可能爆發的大學倒閉風潮,教育部門迄今仍拿不出可行的對策。日前教育部門宣佈自明年起將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島內大學,推其用心顯然希望吸引陸生來填補很多大學院校招生不足的需求缺口,但是,這樣的處方與現實差距太遠,因為目前招不到學生的大學普遍素質不佳,而且學費較大陸大學平均要高出幾倍,連很多臺灣學生都很想轉往大陸念大學,如何能夠吸引大陸學生來念這些文憑不值一文的大學院校呢?

  社論認為,當前島內教育的亂象,都是出於當年未經充分評估的教育自由化政策,以及那些盲目相信自由化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所謂教育專家及掌握教改大權的行政官僚。10多年來教改的失敗經驗與零分上大學的教育恥辱,足以讓當前一心以為推動政策鬆綁就可以救臺灣的政府高官引為借鑒。

  社論最後提醒馬當局,絕不能再漠視教育問題引發的強大民怨,如何承擔改革的責任,響應當初痛心島內教育失敗而對馬蕭有所期待的眾多選民,無疑是馬當局必須面對的另一個嚴酷試煉。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