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桑品載:改善兩岸關係由經貿邁出第一步

2008-04-18 10:59:00
來源:
字號

  臺灣作家,資深媒體人桑品載17日在海峽導報發表題為《和諧的兩岸關係指日可待》一文,以下是全文。


  設在海南的博鰲論壇,每年舉辦一次,一向少受人注意,今年卻成為國際關注焦點,採訪媒體多達五百餘人;它是個經濟性論壇,今年依然,但大家的焦點卻在“兩岸關係”。

  蕭萬長5月20日後,他將正式成為馬英九的副手。蕭萬長是臺灣經濟老兵,2000年從公職退休後,集合臺灣幾位重要企業家成立“海峽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研究以兩岸為主的區域經濟,曾提出“大中華商圈”概念,馬英九稱以“三顧茅廬”精神請蕭萬長做他的競選搭檔,允諾當選後由蕭擔任發展臺灣經濟的“總設計師”。因此,這次出現在博鰲論壇上的蕭萬長,身份雖還是“董事長”,但已由過去的“主張者”,成為未來的“執行者”。

  這次的焦點則為“胡蕭會”,胡錦濤主席與來自臺灣的全體會員見面,他稱兩岸已出現了“新形勢”,又説這次會面是“歷史契機”。蕭萬長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即:“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蕭又稱這次是“融冰之旅”,兩岸之“冰”。可見,兩岸問題趨於緩和。

  八年,臺灣由民進黨執政;“眾所週知的原因”,就是 “臺獨”、“仇中”。民進黨在“322”選舉中慘敗,顯現其主張不為多數臺灣人民所接受,馬英九上任後的作為固然有待觀察,唯他反對“臺獨”的立場亦為眾所週知,因此,“新形勢”、“歷史契機”,“520”後就有可能出現。

  馬英九已明白表示,以後兩岸會談地點不是在中國大陸就是在臺灣,中國大陸也接受這個説法,那麼,中國人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新形勢”和“歷史契機”已然來臨。
 
  然而,儘管近二十年來兩岸人民交往密切,但雙方分隔了六十多年,高層次的政治性爭議依然存在,解決爭議要有耐性,要有智慧,一時解決不了的暫且擱置,能解決的先解決,過程中必須有開放的胸襟,從異中求同,進一步化大異為小異;甚至共同努力去創造可能,這才無負於這個形勢和歷史契機。

  蕭萬長回臺後,民調立即反應出正面肯定的態度,由於馬英九在競選期間開出的兩岸週末包機支票,因獲得中國大陸認可而可望兌現,以致股市中出現了 “博鰲概念股”,外資、法人及散戶紛紛加碼買進,冷清多年的臺灣經濟活動開始熱絡起來,像觀光業、房地産、餐飲業,無不抱著期待“春暖花開”的心情。改善兩岸關係由經貿邁出第一步,對臺灣人民而言,具體感受到中國大陸的善意,無疑是融冰的最佳切入點,未來,一個和平、和諧、正常發展的兩岸關係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