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蔡逸儒:臺灣保留了中華文化很多優良傳統

2008-02-13 11:20:00
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字號

  臺大教授石之瑜2月10日在香港中評網發表文章,指稱國民黨如要挽救臺灣,必須給民眾一個大的理念。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蔡逸儒次日也發表文章述説讀後心中所感。

  文章説,石之瑜教授是筆者的好友,因此不惴淺陋,也來個狗尾續貂,説明心中的想法。過去,我們早就説過,國民黨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是更差的頭痛醫腳,腳痛醫頭。國民黨必須堅持自己的理念、黨魂與黨德,絕對不能人云亦云的放棄中山先生民族、民權、民生的主張,和富國、裕民的理想。要比“臺獨”和所謂的臺灣意識,國民黨不管怎麼變和改也比不過民進黨,而且這是死路一條。

  反之,國民黨應該要透過教化、執政與論述,讓臺灣民眾知道,一個健康、沒有悲情的臺灣意識不必墊基在對中國大陸敵意的基礎之上,愛臺灣不必然的就必須排斥、敵視中國大陸,“臺獨”不是臺灣唯一、和最好的選擇。兩岸之間可以透過互助、合作、競爭,找到一個雙贏、共存、共榮的最佳結果。

  蔡逸儒指出,之所以我們一再呼籲,馬英九應當有為有守,除了選前暫時的策略考量之外,國民黨更該讓民眾理解自己的核心理念與價值。少説不統、不“獨”、不武的談話,不要一如鸚鵡學舌一樣,重復民進黨的論述,説是臺灣的未來只應由臺灣兩千三百萬人來決定的講法,而要建構一個包括兩岸同胞在內共同未來的願景。

  文章説,幾個月前,筆者曾經當面跟馬英九先生提過,未來千萬不要再給人有老帥搬師回朝的不良觀感,而臺灣今天的一切,不管好壞,所有的成就都是全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大家可以為此感到與有榮焉。馬英九根本不用有什麼外省人原罪的感覺,而且“228事件”關我們這些後人屁事,臺當局或許可以道歉、賠償,但是非對錯還是要有個立場。石之瑜這些觀點與我頗為相似。

  文章引石之瑜文章中強調的,國民黨應該重新尋回臺灣人民的自尊、自重與自信。石之瑜的論點是,國民黨站在一個有利的制高點上,透過中華文化與歷史的傳承,可以達成此一目標。所言甚是,筆者完全同意此一觀點,相對於民進黨在政治上、文化上去中國化的作為,國民黨可以用振興中華文明來和其對抗。

  日前,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中心訪問學者余英時教授在接受臺灣《中國時報》訪問時也曾指出,民主與中國文化是臺灣的兩大資産。這些想法和石之瑜及筆者的想法完全不謀而合。臺灣的民主還有很大的缺陷,但不論好壞都可以做為中國大陸政治改革過程中的參照系數,而中國文化或文明其實更應該是臺灣最值得自豪的地方。

  蔡逸儒最後説,其實,所有來過臺灣的中國大陸學者、專家、官員都樂見臺灣保留了中華文化中的許多優良傳統。如果國民黨有自信與能力,透過實踐,將民有、民本的精神加入民主的理想,能為中華文明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我輩在臺灣的努力與奮鬥也足以告慰中國的列祖列宗和子子孫孫,而了無遺憾了。(作者 蔡逸儒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研究所教授)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