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家泉:評臺灣媒體對李遠哲先生專訪

2008-01-31 08:50:00
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字號

 

李家泉


  李遠哲先生是自然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金獲得者,聞名久矣,也很景仰。我的一位外藉華人朋友,也是李先生的好朋友,過去曾多次告訴我説:李遠哲先生對兩岸關係的未來,一直懷著良好的願望,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兩岸都能滿意的解決,他自己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正是這個原因,本月26日晚和次日下午,我很認真地兩次聽取了臺灣TVBS電視臺“101高峰會”節目中所播放的對於李先生的專訪。

  李先生談的內容很多,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兩段話:一是他過去來大陸會見鄧小平時,鄧曾問過他,民進黨為什麼要搞“臺獨”。他答覆説:大陸的“統”是為“反壓迫”,由於長期受西方列強欺侮,希望兩岸能和好與團結;臺灣的“獨”也是“反壓迫”,希望能有“出頭天”和“當家做主人”。可見“統”和“獨”,是有“共同點”的,都為“反壓迫”。二是他在一次APEC會上遇見過胡錦濤先生時,曾向他建議説:海峽兩岸,你不能只抓中國大陸這一邊的人,也同時要抓好海峽對面臺灣這一邊的人,要不然臺灣就會越走越遠。我對李遠哲先生的這兩段話,很欣賞,覺得含義很深,值得回味。

  關於李先生所説的第一段話,我個人頗有同感。不久前,我在香港《中國評論》新聞網,曾發表一篇題為《中國大陸也有“出頭天”問題》的文章,意即不僅臺灣有“出頭天”,中國大陸也一樣。要“出頭天”,自然就要“反壓迫”,所以與李先生所説的大體相同。中國大陸的“反壓迫”,要“出頭天”,矛頭是對外的,是針對西方欺壓中國的侵略勢力。臺灣的“反壓迫”,要“出頭天”,矛頭是對內的,主要是針對中國大陸的。臺灣人民反壓迫,要出頭天,我們是非常理解的,也是應該支援的。問題是,不應該搞“臺獨”,搞分裂,這樣就會被外國侵略勢力或反華勢力所利用,使海峽兩岸中國人陷入長期的內鬥和相互消耗之中。臺灣的“反壓迫”,“出頭天”,應該融入整個中國的“反壓迫”和爭“出頭天”之中,沒有整個中國的“反壓迫”,“出頭天”,則臺灣的“反壓迫”、“出頭天”就得不到有力的支援和保障。正像李先生所説,兩者有“共同點”,大方向應該是一致的,決不能墜入外國勢力所設置的“中國人鬥中國人”的圈套。
 
  關於李先生所説的第二段話,我個人更有同感。對於此,中國大陸在認識上也似乎越來越深刻。“臺獨意識”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由於各種錯綜複雜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在這塊土地上孕育、發芽和生長出來的。感覺到了的東西,或已看到了的東西,還應通過調查、研究、分析,更深刻地去理解它和認識它,並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這就是李先生所説的,不能只抓中國大陸這一邊的人。不過,抓中國大陸這一邊也是很重要的,沒有中國大陸的和平發展,總體上就沒有“反壓迫”的實力,就很難爭得完全的“出頭天”,也不可能做到對臺灣人民更強有力的支援,並提供他們更可靠更得力的保障;但另方面,不能不抓好海峽對面臺灣這一邊的人,這包括思想上的認同和物質上的支援。抓好了,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助力”,抓不好反而可能成為“阻力”。中國大陸以胡錦濤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對臺工作上同樣十分重視和強調“以人為本”,並相應地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相信積以時日,是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成效的。

  有鋻於此,我個人非常寄希望於李先生。李先生是科學家,德高望重,又是臺灣本土人,對兩岸關係頗有影響力,且李先生本人對改善和解決兩岸關係素有良好願望。執是之故,甚盼李先生能在這方面發揮別人所無法替代的作用。想必李先生自己也知道,無論過去或現在,兩岸都有人對李先生的兩次“挺扁”,甚感不理解和不諒解。最近又風聞李先生要“挺謝”,更感不好理解。李先生自己也説:臺灣有些人就是“不喜歡”他。這是為什麼?我想,可能是因為他所“挺”的扁和謝,都是力主“臺獨”的人。不是不喜歡李先生,而是不喜歡、也不理解李先生為什麼總是要支援“臺獨”。陳水扁在臺灣主政八年,使得臺灣不僅不是在向上“提升”,而且是在不斷向下“沉淪”,搞得天怨人怒,民不聊生。謝長廷呢,雖然與陳水扁有許多不同,有能力,也有魅力,但畢竟都是主張“臺獨”的人,他們只有“柔性臺獨”與“激進臺獨”之分,而沒有“臺獨”與“非臺獨”的本質區別。我個人曾公開發表文章,認為“臺獨”乃“十惡”之源,只要民進黨不修改“臺獨黨綱”,不使該黨轉變為良性政黨,選舉這樣政黨的人出來主政,不僅島內不得太平,兩岸關係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周邊國家及亞太地區也都會受到影響。過去的教訓實在太深刻了,但願不要再重蹈歷史覆轍。

  從李先生的整個發言來看,顯然懷有不少美好的理想和願望。在國民黨專制統治時期,也就是所謂“威權時代”,李先生目睹自己的親屬和朋友,一個又一個遭受迫害,從而嚮往和平、民主和自由,嚮往人民的“出頭天”和“當家做主”,也因此而擁戴民進黨和反對國民黨,這是很自然的,天經地義的事。然而天下從無永遠不變的事物,且不談國民黨有無變化,或變化得怎麼樣,但見民進黨卻向人民所希望的相反方向大大地變化了。所謂“民主”、“自由”、“出頭天”等,完全變成了民進黨內少數政客操弄的工具,變成了極少數野心分子鬧分裂、搞“臺獨”、維護個人權益的手段。謝長廷的確身段比較柔軟,人很機靈,還有其他一些優點,然如不拋棄“臺獨”理念,不和“臺獨”分子劃清界限,卻可能變成更具欺騙性和危險性的政治人物,這是不可不警惕、不可不防範的。

  今年三月份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李先生仍然傾向於支援綠營和謝長廷,這是李先生的權利,別人不應干預。然其所説理由,如國民黨“立委”選舉已大勝,必須給予“制衡”,以防止“一黨獨大”等,許多人就不以為然。不能説李先生説的完全沒有道理。但我個人認為,衡量的主要標準,應是誰執政對人民更有利,不能走老路,只看藍綠、“本土、非本土”了。依我看到的,民進黨在政治上、路線上、政策上,存在的問題太多,下一次臺以便反躬自省,自我完善,未必不是好事。民進黨執政八年,政績那麼差,絕非偶然。如果一次又一次原諒它,一次又一次保它過關,長期不下臺,這叫什麼“政黨輪替”?什麼“民主政治”?而且這樣做,不是在臺灣政壇為後人樹立一個很不好的“先例”?還有藍綠兩大政黨,如果一個佔領“立法院”,一個佔領“總統府”,相互對立,繼續撕殺,沒完沒了,這對臺灣人民有什麼好處?李先生説:今後在臺灣,“政黨輪替應屬常態”。既然如此,就更應沒有什麼好怕的,應該相信臺灣人民的選擇。

  總之,臺灣的未來走向,不僅關係到臺灣2300萬人的福祉,也關係到包括臺灣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核心利益”,關係到整個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炎黃子孫的民族感情。“臺獨”沒有和平,分裂沒有穩定,事關全局不可不慎,心所畏危不能不説。但願兩岸人民都很景仰和身負眾望的李遠哲先生,能夠以臺灣人民的利益為重,以兩岸關係的大局為重,以整個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以臺海和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為重,在“解毒(獨)”和“化獨”問題上更好地施加影響,真正實現“島內和諧、兩岸和解、臺海和平”,則國家幸甚,民族幸甚,兩岸人民幸甚!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李家泉)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