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潘錫堂:“制衡牌”難奏效 謝長廷勝選可能性不大

2008-02-01 10:44:00
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字號

  過去三次臺灣的“總統”選舉,投票率平均在80%,此次“立委”選舉投票率58%,可見“立委”選舉足足有300多萬民眾沒有投票,而卻可能在“總統”選舉時出來投票,有人認為這些300多萬票就是未來是否會發生“鐘擺效應”的主要因素,這300多萬票究竟是屬於藍軍還是綠軍的選票?他們未來會倒向何方?頗值各方高度關注。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在“立委”選戰大敗之後,積極清理泛綠戰場,頻頻與第三勢力的小黨接觸,顯然是要拉攏中間選票,期待能在“322”選舉出現“鐘擺效應”。究竟謝長廷是否能如願而勝選?筆者分析以下三項因素,因而判斷謝長廷希望“322”出現“鐘擺效應”之可能性,實在微乎其微,理由如下——

  一、謝整合黨內及爭取第三勢力,目前收效很小。謝在“112”“立委”選後積極推動整合、拉攏及爭取的動作,但就其本質而言僅止于“放煙幕彈”,謝要民眾以為他與扁截然不同,其實謝的本質與扁只是“50步與百步”之分而已,無怪乎,第三勢力的拜訪回應謝以客套話,但並未被謝所説服。此外,謝迄今整合黨內也收效未彰,例如:正副“閣揆”張俊雄與邱義仁在謝接任代理黨主席時,均堅辭為謝輔選的黨職;又如:黨內派系尚未有效整合,像是扁的嫡系部隊迄今均未積極為謝助選,即使有一些人向謝靠攏,也都是一些敗軍之將,根本沒有真正的戰力。由此可見,謝想要“從‘週邊’向‘內部’整合”,但迄今收效卻很小。由於扁代表民進黨核心的舊勢力已被民意所唾棄,即使謝一向想展現有“和解共生”的誠意,但當謝未能將民進黨這些核心勢力加以感化前,臺灣民眾是不會相信民進黨真的能改過向上。

  二、扁謝互相牽制甚至互相拉扯,對於拉抬謝選情毫無助益。謝在“立委”選後考量到包括中間與深藍選民在內的第三勢力有爭取拉攏的必要,因此積極去拜訪他們,希望能發揮“和解共生”來吸引中間理性選民的支援。但謝的這一番努力將註定徒勞無功,因為扁的策略側重深綠選民,而反對積極爭取中間選民,扁一向擅採“分裂族群”的選舉方式,運用凝聚深綠基本盤的手段,用以提升泛綠的士氣,與謝標榜的“和解共生”全然背道而馳。正因如此,謝想要拉攏的選民將會很快地被扁嚇走或趕跑,扁謝完全相異的選戰策略如果不能相互妥協,只要扁仍運用“總統”的權力在選戰中發揮影響力,根據往昔經驗,謝只有屈服讓步一途,則對謝往後50多天選情的拉抬毫無助益。

  謝打“制衡牌”,很難説動大多數民眾。理由之一是“制衡牌”要有效,還是要讓民眾相信有意擔任“制衡者”,究竟有無真正制衡的實力與誠意;理由之二是謝展現“和解共生”意願,卻與他一向予人“姦巧”的印象格格不入,大多數民眾恐難在短期內採信而改變投票意願;理由之三是目前國民黨在立院一黨獨大,與往昔國民黨的威權體制完全不同,當年國民黨是以威權的方式獲得一黨獨大的結果,民意不見得支援,但此次國民黨所獲“立委”席次,均來自臺灣民意的支援,此一時彼一時,謝打“制衡牌”很難奏效;理由之四是謝過度強調他若當選“總統”可以“制衡”,卻可能引發民眾對過去八年“朝野對抗、一事無成”的鮮明與慘痛記憶,民眾絕不樂見重蹈覆轍。

 

  (作者是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