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外專家:中間選民與投票率決定臺“總統大選”

2008-01-21 15:18:00
來源:
字號

  多位學者及民代今天就二零零八年臺灣“總統大選”舉行座談會,認為民進黨“立委”敗選後,黨內陷入爭議,“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有苦難言。但“大選”出現鐘擺或西瓜效應,則需視中間選民及投票率而定,但不管謝長廷或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當選,兩岸關係寒冬已過,可望有新的開始。

  《北京之春》雜誌社下午在法拉盛舉行臺灣“大選”研討會,吸引百餘名兩岸三地僑民旁聽。長期關注臺灣政局及兩岸局勢的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肯定謝長廷的和解共生及馬英九往本土、原鄉靠攏,都是往中間路線前進,而且兩人的大陸政策也頗為相近。

  楊力宇認為,三月“總統大選”,中間選民是關鍵因素,謝長廷的務實、理性,是民進黨目前唯一的希望,但他受到陳水扁“總統”牽制,有苦難言。
 
  談到民進黨“立委”慘敗的原因,新出爐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李明星表示,選舉結果顯然民眾認為肚子顧好很重要,換政黨執政,才能重燃臺灣的希望。

  李明星並舉這次返鄉助選觀感為例,兩千年時,計程車司機知道他支援國民黨,把他趕下車;這次是計程車司機跟他一起罵民進黨,八年下來,改變很多。

  研討會中,多人提及選舉制度固然是國民黨大勝原因之一,但民進黨應該勇於檢討及反省。蘇嘉宏説,這次選舉是臺灣民主選擇權的大勝利,但五成八的投票率確實過低,百分之二十傳統支援泛綠的選民不見了。

  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連立堅坦言,民進黨應該深究中間選民流失的原因,但強調民進黨基本盤還在,並未崩潰,仍有一搏的機會。不過,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導致賄選更嚴重,有必要重新檢討。

  民進黨美東黨部評委召集人李正三也批評這次選舉制度不公平,不利民進黨。民進黨雖然選輸了,但好比打醒昏睡中的人,臺灣不能再出現“一黨獨大”,“總統大選”會出現鐘擺效應。

  長期支援民進黨的政論家洪哲勝認為,國民黨政黨得票數只有民進黨的一點六倍,但席次卻多了三倍,遊戲規則待改進,他同時建議“入聯公投”及“返聯公投”應該合併,才能真正展現臺灣民意。

  與會的大陸政論家胡平則肯定臺灣的“立委”選舉,沒有出現動亂,充分展現臺灣民主的穩定、成熟。國民黨贏了,但馬英九不驕傲;民進黨輸了,謝長廷不氣餒。

  中國民運人士薛偉認為,臺灣民主若往壞的方向發展,將影響中國民主進程。他認為,陳水扁的作風及其家人、身邊人的行為,才是民進黨敗選的主要原因。

  不過,胡平、薛偉及蘇嘉宏等人都認為,不管謝長廷或馬英九當選,以兩人務實處理大陸政策,兩岸應該可以告別過去八年的低潮期,展現新氣象。

  資深媒體人劉其筠則分析,這次選舉結果,不是臺灣人反“臺獨”、反民進黨,是反執政當局造成臺灣目前的現狀。民進黨批評選制不公,但卻沒有人敢挑戰或批評當初推動此一新制不余遺力的大老林義雄。

  至於外界擔心臺灣可能出現“戒嚴”等情事,與會人士鹹認,臺灣民主沒有走回頭路的本錢。

  臺灣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張子揚表示,以國民黨掌握新國會四分之三席次,大大降低陳水扁選前出奇招的可能性。另從“憲法”、“文人領政”、“將領生涯規劃”及臺灣軍隊受到外界等影響,臺灣也不具備軍人干政、“戒嚴”、發佈緊急命令的客觀條件。

  不過,張子揚認為,民進黨迄今還沒走出敗選陰影,從陳水扁家鄉“立委”大獲全勝,反觀謝長廷、呂秀蓮、蘇貞昌的高雄市、桃園縣及臺北縣結果不如預期,彼此對敗選責任歸屬看法不一,陳水扁認為他請辭黨主席是負起政治責任,而非受到懲罰責任。

  至於誰能贏得“總統大選”,楊力宇與蘇嘉宏皆認為,中間選民的態度與投票率高低攸關“總統大選”勝負,誰能搶到中間選民,流失的泛綠選民能否回攏,即可決定誰能當選,國民黨不應存有大選已定的態度。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