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家泉:民進黨若不改弦更張必定自食惡果

2007-12-13 15:00:00
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字號

  我在已經發表的一些文章中,已指出國民黨在二戰後接管臺灣和自大陸退居臺灣後所犯的一系列錯誤,其中特別是對臺灣同胞所犯的錯誤,然後又指出民進黨主政臺灣後對國民黨及隨國民黨撤至臺灣的大陸軍民在政策上所犯的錯誤。目前民進黨對於國民黨的做法,實際上已完全“情緒化”。

  一、應該如何對待已被打敗的政敵

  民進黨自2000年主政臺灣以來,到現在快八年了,究應如何善待已被自己擊敗而下臺的對手國民黨,至今仍未找到正確的對策和做法。

  共産黨和毛澤東是怎樣對待國民黨和蔣介石的呢?早在五十年代末,毛澤東就表示了這樣的態度:“歷史上凡是不應當否定的,都要做恰當的估計,不能否定一切”。1956年10月,毛澤東還私下對蔣介石的一個朋友説:對於“蔣介石在中國現代史中起的積極作用是應該肯定的”。1956年7月,毛澤東還通過蔣的這位朋友,給他帶去親筆寫的一首詞《臨江仙》,其中有這樣兩句:“明月依然在,何時彩雲歸。”本是政敵,手下敗將,卻又對之如此含情脈脈。1972年2月毛澤東在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時,仍把蔣先生稱作“老朋友”。這充分表現了毛澤東主席的寬宏大量與開闊胸懷。如果不是後來因為中國大陸爆發了“文革”,這兩位老人還可能會重新“握手”。

  二、民進黨對待國民黨做法不得人心

  對待歷史總是應該向前看的。而反觀今日的臺灣政壇,既然國民黨已被擊敗而淪為在野黨,就應該政策上加以善待。而一個時期來,民進黨將國民黨制定的政策一概否定,凡是國民黨承諾的東西一概推翻,凡是國民黨推崇的領袖或人物一概推倒,凡是與蔣氏家族有關的匾額、紀念堂、紀念稱號、以至“兩蔣”墳墓,都列在清除或搬遷計劃之中。什麼“國統會”、“國統綱領”、“九二共識”、“一中”政策,統統見鬼去吧,什麼孫中山、蔣介石、蔣經國、三民主義之類的人文歷史,也都不會放在眼裏。“去蔣化”,“去民國化”,“去中國化”,能清算的就清算,能否定的就否定,不僅株連活人,也株連死人,甚至禍及祖宗三代,後世子孫。馬英九連已故父親的墓碑題詞不就曾被取出揭批嗎?民進黨內部不是還對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以及國民黨戒嚴時期的“涉責者”炮製出了一個什麼被稱為“株連九族”的“違法責任追究特別條例案”嗎?等等。過去國民黨搞“白色恐怖”,民進黨今天則還以“綠色恐怖”,搞得雞犬不寧,遍地烽火,人心惶恐、社會不安。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什麼樣的政策?完全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情緒主義者,流寇主義者,雖僥倖取得政權,但卻無法贏得人心,穩定政局,鞏固政權。我認為民進黨如果不改弦更張,肯定會自食惡果。

  人們已注意到,現被少數極端主義分子所控制的民進黨,實際上已蛻變為一個“情緒化”政黨。以感情代替政策,以唯心代替唯物,沒有遠見,沒有理智,沒有包容,缺乏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和精神。雖然一時取得了政權,但就像李闖王進京一樣,勇猛可嘉,得意忘形,然卻目光短淺,沒有長遠打算,能撈點就撈點,撈不了就再跑。

  三、中共衡量臺灣政黨的標準是“一中”

  這裡還要特別補充一點,當年毛澤東對蔣介石,在他逃到臺灣後,之所以又開始由“敵”向“友”轉化,是因為他堅持“一中”政策,反對美國和島內分裂主義者的“兩個中國”和 “一中一台”政策。當年中國大陸的“炮打金門”,實際就是支援蔣先生的“一中”政策的。這説明,毛澤東始終是以人民利益和國家民族利益為根本考量的。而今天的中國大陸,之所以願意與在臺灣的國民黨實現“國共和解”,“化敵為友”,同樣是因為它堅守“一中”和“九二共識”,亦即我們同樣是以人民利益和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先來考慮的,決不計較歷史上的任何個人或政黨之間的一時恩怨。有些民進黨人,對此並不瞭解,一味“情緒化”。有人甚至説:民進黨之所以在臺灣對國民黨採取“無情打壓”手段,是“殺雞給猴看的”,意即針對中共、針對“國共和解”、針對“一中”原則的。對此,中國大陸不會理睬。中國大陸所堅持的“一中”政策,是不會因為民進黨有不滿而有任何動搖的。他們越是不滿,就越説明我們所堅持的是對的,越會促使我們更加堅定地堅持下去。我們對美國尚然如此,難道還怕一個最多不過幾十萬人的民進黨反對?

  老實説,只有堅持“一中”原則,才能保護臺灣不被外敵侵犯,這既是“愛臺”又是“愛國”;而相反,放棄“一中”,反對“一中”,這既是“賣臺”又是“賣國”。未來的臺灣地區領導人,不管是綠營還是藍營的,只要能遵守“一中”原則,我們就支援,願與打交道,否則就反對。之所以必須這樣做,相信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都會明白和理解其中道理。

  當然,民進黨之所以對國民黨如此“情緒化”,還不僅是以上這些。例如,國民黨反對民進黨撕裂族群,反對他們忽視民生經濟,特別是狠揭他們的貪腐行為,這些都刺痛了當政者的心,於是起而進行報復。他們中的一些人,早就顧不上“民主”了,而是以“政治帽子”和高壓手段來應對。我個人和一些民進黨人的看法完全相反,不是他們做得“過頭了”,而是做的“很不夠”。他們對付民進黨的錯誤做法,實在太無力、太軟弱了。因別的文章已經談過,這裡就不想多重復了。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