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表情包大戰”看兩岸青年交流

2016-01-25 08: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當許多人還在憂心民進黨重新在臺灣執政會否帶來惡果時,一場由兩岸草根網友打響的“戰爭”卻意外地率先在Facebook登場了。這場以“發圖片表情互嗆”方式展開的網路混亂,又被稱為“FB表情包大戰”,看起來就跟大陸網友經常在微博裏充滿逗趣惡搞的“撕逼大戰”一樣,但其背後卻讓人讀出了兩岸青年對深度溝通的渴望:你見過“撕”到最後變成“一家人”的嗎?你見過費力給“敵方”找臺階下的嗎?你見過罵著罵著就開始互相求結識、求旅行貼士甚至求交友的嗎?這也讓筆者聯想到了不久前臺灣藝人周子瑜與羅志祥説自己是中國人時引發的網路風波。原來兩岸青年人網路上的那些事兒,真的能折射出兩岸關係許多值得玩味甚至感慨的深意。

  一、“撕”出來的“一家人”

  “表情包大戰”源於2016年初臺灣藝人周子瑜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之後,先是一群鬱悶的臺灣網民為了發泄“臺灣身份”被“踐踏”的怨氣,便找到了Facebook上的大陸藝人進行攻擊,大陸網友隨後展開回擊,臺灣網友的“表情包”則很快陷入匱乏。在大陸網友成千上萬種“表情包”(而且圖片和語言還都不重樣)的轟炸下,一部分臺灣網民開始“盜用”對方圖片還擊,大陸網友則採取了更“噎人”的策略,比如在圖片中打上“中國人專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用”等字樣,令想“盜圖”的臺灣網民們不得不先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場開始時劍拔弩張的“聖戰”,經過幾天的發展,竟意外變成了一場歡樂的“兩岸網路交流”,真是應了那句中國的老話——“不打不相識”。以“愛國”名義集結的大陸網友説,這是一場溫和的文化交流活動,目的是為了拉近兩岸網友在思想與認知上的距離。

  説其“溫和”的一個原因,是多位大陸網友強調了活動精神——有理、有據、有節、求實、求是、求和諧,他們還在facebook的主頁上發表“為自己出征,用理性的語言,讓灣灣知道你的想法”的動態。所以,從最初大家就根本沒想去挑起什麼“對立情緒”,而是希望通過這種“草根層面”的“樸素直白”的交流,讓被“臺獨”媒體洗腦的臺灣網友認識一個真實的大陸。更何況,大陸30多個省市之間自己還經常在網上互撕著玩呢,什麼甜鹹豆腐腦之爭、什麼油條要不要泡在豆漿裏吃。誰説“撕”就不是一種交流呢?在北京人、上海人、山東人、河南人、遼寧人等等心中,臺灣再任性,也只是《葫蘆娃》裏被妖精迷住了心竅的“七娃”。大家只有“撕”過了,才能體會到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幸福與溫暖!

  説其溫和的第二個原因,是大陸網友都是帶著一種很輕鬆的娛樂心態去與臺灣網友“過招”的,他們甚至準備好了隨時給對方下的臺階,比如許多“表情包”都是大陸自己的明星,這是大陸網路文化多元、開放與充滿活力的表徵之一,如果臺灣網友多加接觸,也一定會被吸引並願意融入進來。而臺灣方面也是如此,以三立娛樂新聞的臉書小編來説,她不僅對跑錯戰場的大陸網友極盡賣萌之能事,還撒嬌説“要常來玩啊”,有大陸網友疑惑這三立娛樂怎麼跟隔壁的三立新聞那麼不同,該小編馬上回答“因為愛”,真是“化戾氣為祥和”的境界,難怪大陸網友直呼“娛樂新聞有點可愛”。

  説其溫和的第三個原因,是許多大陸和臺灣網友,居然還彼此撕出“感情”來了。群組裏很快出現了“聯誼”傾向,各種“陸陸”和“灣灣”互相求結識,話題也從“互嗆”變成了聊美食、聊大陸劇、聊人生。而這樣的“神轉折”,反而又引起了很多大陸網友的感慨與共鳴:其實兩岸還是一家人!臺灣大學博士生賈選凝撰文説:這就是一場“網路大戰”所牽引出的兩岸網民間的真實交流,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年輕,其中很多臺灣年輕鄉民在真實生活中從沒和大陸人打過交道,他們對大陸的理解和看法,來自國民黨民進黨、來自過往的教育、來自網路,但都不是來自對岸的同齡人親口去講,説到底還是溝通不夠,這樣的交流很有必要。還有網友直言:哪有什麼大陸人,臺灣人,這些都是些文字概念而已。當那個人走到你面前時,你才有了解的機會,而這次活動算是一個機會,我樂於見到一群人在facebook上討論家鄉小吃。

  二、認同混亂並不都代表“臺獨”

  對於這場“表情包大戰”,早有媒體透過現象看本質指出:“真的是戰爭嗎?才沒那麼一回事。”但我們也不可否認的是:在“臺獨”與“去中國化”教育下長大的臺灣年輕一代,確實在國家與民族概念上出現了認知模糊與混亂,而且還很嚴重。就拿前一陣羅志祥説了句“我們都是中國人”便遭到臺灣網友罵聲刷屏事件來説,這事大陸網友真的不能理解,無論是法理、歷史還是文化、現實等角度,臺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完全沒有什麼值得質疑的啊!但這些罵聲中的臺灣年輕網民,卻好像聽到了天底下最不可思議的事。

  其實,臺灣問題的複雜程度超乎很多大陸年輕網友的想像。從1895年到1945年,臺灣被日本殖民者整整佔據了半個世紀,然後很快又在4年後的1949年再次與大陸分離。兩岸間缺乏共同的歷史經歷、歷史記憶、歷史情感,臺灣同胞對大陸有著比肉體分離更可怕的“心靈分離”。雖然從小受著“寶島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大陸網友,自始至終對臺灣同胞懷有一種“天然的親人”情感,但這種“癡情”卻時常在臺灣同胞那裏遭遇“熱臉貼上冷屁股”的尷尬。大陸網友需要了解的是:臺灣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從小受的是李扁“去中國化”與“臺獨”教育,馬英九上臺後也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們缺少中華民族的概念、缺少國家的認同感,這是個100年積攢下來的“心病”,根本不可能短時間內改變,但如果因此就將這些臺灣年輕人打入“臺獨”陣營,又未免太不公平。

  另一方面,臺灣長期擁有的“優越感”,也在大陸迅速崛起的情況下産生了諸多複雜情緒。就像前國民黨“立委”邱毅在微博上所説:“常有人問我,臺灣年輕人為什麼反中?我的答案是:全球化競爭下,臺灣年輕人自覺競爭力不足,但他們基於尊嚴,絕不肯承認自己不努力或無能,於是必須找尋情緒的出口,他們既不敢仇美恨日怪韓,就只有仇中了,將所有問題都推給大陸,怪馬英九親中。”所以,兩岸青年必須深入交流,哪怕是以“表情包大戰”這種罵罵咧咧、吵吵鬧鬧的方式。這種另類的兩岸文化交流,卻恰好將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亦有學者指出:兩岸青年承襲的是中華民族的血脈,這種血濃于水的情結,雖然島內某些政治勢力刻意淡化,但仍存于絕大多數兩岸青年的人心之中,這是兩岸青年“心靈契合”最寶貴的根基。

  三、兩岸青年決定兩岸未來

  在兩岸所有的交流中,青年交流無疑是最具活力的部分,而他們的認同問題又會對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産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各方皆認為蔡英文上臺後會更全面、更柔性的在全臺灣推動“隱性臺獨”的當下。據島內計,1992年至今,在臺灣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已由26%降到5%以下,皆因“中國人”的概念已在“去中國化”的社會氛圍下被轉化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一般民眾自然認為自己是“臺灣人”而不是“中國人”,未來如果這種認知加劇,後果不堪設想。多位大陸學者強調:選舉後的兩岸關係形勢比較嚴峻,未來一段時期內,能否扭轉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在“中國認同”上的觀念,是關鍵問題。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積極的一面。儘管臺灣經受了與大陸這麼久的分離,但多次民調仍然顯示:約8成臺灣受訪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約6成認同“兩岸民眾同屬中華民族”,可見臺灣人民接受中華民族的程度極高。難怪有專家指出:文化是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在兩岸的文化交流中,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會重新增強對“一個中國”的文化認同,從而過渡到相應的政治認同、國家認同,增強對國家統一的認同。這次的“表情包”大戰或許就可説明這點:當臺灣網民開始從大陸網友那裏“盜圖”的時候起,他們就已經融入了大陸這種充滿活力和多元的網路文化主流了——儘管他們的嘴上並不願意承認。

  邱毅常説“一個臺灣,兩種年輕人”,一種是盤踞在網路上的酸民,一種是務實向上的年輕人,只是後者常屬“沉默的多數”,他們不樂意也無意願在網路上發聲或與不同意見者爭吵,所以在公共媒體裏呈現弱勢,於是便造成了兩岸社會對臺灣年輕人的誤解。在“表情包大戰”時,相信很多大陸網友都希望這些臺灣年輕人中的“沉默多數”,能夠站出來與他們進行更多更深的交流。他們才是理性的一群,如果他們中有更多的人站出來,或許就能成為避免兩岸青年群體滑向民粹深淵,也避免兩岸群體的熱情被民粹誤導的中堅力量。畢竟,青年群體註定要在兩岸關係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絕不能再當兩岸關係的看客。青年們擔當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角,是時候了!(台灣網特約評論員:肖春陽)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