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星:民進黨正處於內部權力結構調整的關鍵期

2013-05-22 09: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星22日在華廣網刊文,分析民進黨內部權力結構及其影響。文章表示,民進黨的派系結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許多已經式微的派系開始分化,其派系成員都在尋求與有力者結盟,以取得新的政治舞臺。同時,另外一些派系也開始重新組合,以求得在未來政治鬥爭中取得較為有利的地位。這些內部鬥爭引發的政治生態變化尚未達到相對穩定的程度,但鬥爭過程對民進黨的島內政策訴求及兩岸關係政策均會産生較大影響。

  全文內容如下: 

  2008年,陳水扁下臺意味著民進黨內的絕對權威消失,黨內權力生態又進入到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新的派系關係規則開始重新型塑。從民進黨以前發展的歷史來看,缺乏黨內權威的派系結構會催生新勢力的産生,也意味著派系重新分化組合,派系鬥爭變得較為激烈。同時,民進黨的派系運作規則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沉澱,形成能夠體現權力鬥爭結果又能為各個派系所接受的派系互動模式。此後,該黨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期。以此觀之,民進黨現在正處於內部權力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各個派系鬥爭的焦點主要圍繞著爭奪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出線的問題展開。 

  雖然現在距離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民進黨內關於誰能代表民進黨出戰的爭奪已經日趨激烈,甚至成為各個派系鬥爭的焦點。具體原因有兩個方面。首先,自2008年以來民進黨經歷了較長期的療傷止痛,已經恢復了元氣,同時又由於國民黨面臨執政包袱的問題,民進黨現在對未來的信心已經大為增加。從民進黨內部的認知來看,該黨大部分人對贏得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信心越來越強。這種對未來看好的心態加劇了黨內權力爭奪的激烈程度,也構成了民進黨當前權力和派系重組的基本語境。其次,蘇貞昌和蔡英文最有可能成為主要的競爭者,而且都有輸不起的壓力。蘇貞昌屬於“美麗島律師世代”,由於年齡及世代交替的問題,如果2016年出線無望,未來很難再有機會。蔡英文被認為是年輕世代的代表人物,擔負著推動民進黨世代交替的期望,也必須全力一搏。蘇蔡之間爭奪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目前,民進黨圍繞著黨內議題主導權展開了爭奪。蘇貞昌坐擁黨主席之利,通過黨的機器不斷拉抬自己的聲勢。針對國民黨糟糕的執政績效,蘇貞昌不斷加強民進黨政治動員的力度,強化國民黨“政治無能”的民間印象,希望能借此為自己加分。蔡英文則強調“紮根基層”,通過各種方式深入民間,在民生議題特別是經濟議題上著力尤深,力圖為民進黨找到在兩岸和平發展及島內政黨政治逐步穩定情況下維持發展態勢的政治論述及經濟政策。唯其如此,蔡英文在民進黨年輕世代中的地位日隆。另一個日漸失去舞臺的民進黨重要山頭謝長廷則希望能在兩岸關係問題方面取得突破,掌握兩岸問題上的話語權。但是謝因為手中沒有資源,在黨內也沒有可以施展的舞臺,所以能夠取得的成效有限。黨內另外一個最具實力的派系前新潮流係則靜觀其變,對派系鬥爭持比較開放的態度,所以該派系的成員有支援蘇貞昌者,也有支援蔡英文者。 

  現在民進黨內的權力鬥爭儘管激烈,但因為離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尚有一段時間,派系鬥爭並沒有到白刃相接的程度。在最近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問題上可以看出民進黨內微妙的派系生態。雖然黨內對蘇貞昌自己出任召集人一事噓聲一片,但是經過蘇貞昌的公關,原來持疑義的諸多山頭領袖紛紛加入了這個“委員會”。近期謝長廷加入“中國事務委員會”,使這個“委員會”具有了派系協商與共治的“代表性”,同時也意味著該“委員會”成為各個派系角力的另外一個重要戰場。“委員會”第一次開會,就成為蘇貞昌貫徹自己兩岸關係理念並壓制其他派系的戰場。正因如此,這個“委員會”未來可以發揮的整合功能是有限的,對於許多派系領袖來説,參加這個“委員會”的動機可分為兩種,要麼是支援蘇貞昌,未來希望能夠分一杯羹;要麼是避免自己在兩岸關係議題上被邊緣化。邱義仁等屬於前者,因為陳水扁係的勢力日益衰微,他們不得不另尋有力的合作者;而蔡英文和謝長廷則屬於後者,很難想像他們會全心全意為競爭對手蘇貞昌的兩岸政策出謀劃策,為蘇貞昌的兩岸政策背書。退一步説,即使他們願意效力,蘇貞昌也未必能夠採納他們的建議,而只想讓他們為其兩岸政策背書,這對於蔡英文和謝長廷來説殊難接受。可以看出,民進黨內的權力鬥爭事實上在各個層面上已經展開,但現在還基本上處於量變的階段,各方都在尋求有利於已的力量累積。 

  民進黨內現在隱隱分化成“挺蘇”與“卡蘇”兩個陣營,雙方的鬥爭會隨著選舉的臨近而日益變得激烈起來。“挺蘇”陣營主要包括蘇貞昌自己的派系,前新潮流係的部分成員,以及原來陳水扁係的一些已經在黨內被嚴重邊緣化的成員。“卡蘇”陣營主要包括蔡英文與謝長廷兩個派系,以及原新潮流的部分成員。這兩個陣營均已經開始系統佈局以擴張自己的實力。蘇貞昌現在挾黨主席之利不斷開拓政治版圖,蔡英文和謝長廷則相對低調,對派系的經營手段與方式不如蘇貞昌那樣張揚。但是不管如何,民進黨的派系結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許多已經式微的派系開始分化,如“扁係”和幾乎要消失的“遊錫堃係”等,其派系成員都在尋求與有力者結盟,以取得新的政治舞臺。同時,另外一些派系也開始重新組合,如謝長廷與蔡英文等派系,以求得在未來政治鬥爭中取得較為有利的地位。這些內部鬥爭引發的政治生態變化尚未達到相對穩定的程度,但鬥爭過程對民進黨的島內政策訴求及兩岸關係政策均會産生較大影響。(陳星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