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海上建橋修路,讓世界見證交通奇跡

2022-09-16 11: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大海浩瀚,比陸地更神秘,建橋修路自然也不易,海上鐵路尤為難得。如今,在全球範圍之內,能夠實現公鐵兩用的跨海大橋並不多,而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就是第一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福建省福州市境內跨海通道,位於海壇海峽北口,是福平鐵路、長樂—平潭高速公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大橋在2013年11月13日動工建設,于2020年10月1日公路段通車試運營。
  一橋飛架海峽,天塹變通途。平潭海峽地處暴風海域,與好望角、百慕大並稱為世界三大風口,曾有“建橋禁區”之稱。大橋全長16.34公里,其中跨海段超過11公里。2020年,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通車,也代表著福平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平潭島也告別了不通鐵路的歷史,實現了環狀交通。大橋通車後,平潭綜合實驗區與福州城區進行了連通,形成福州與平潭半小時“經濟生活圈”,極大提升了兩地互聯互通程度,便於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兩地的經濟發展。
  平潭是祖國大陸距離寶島臺灣最近的地方,與臺灣新竹相距僅68海裏,是大陸距臺灣最近的地方。作為世界上最長、中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大橋是連接福州城區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快速通道,遠期規劃可延長至我國臺灣地區。
  從工程意義上來説,這座規模浩大的橋梁工程總投資超過百億,工期長達6年,為複雜海況以及地質條件下建設公鐵大橋積累了技術經驗。大橋建成的背後是無數工程師們的創新與堅持。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橋址所在處具有風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點,據統計,這裡300天以上有6級大風,且海底落差巨大,最高可達32米,對水中結構衝擊極大。建設以來大橋從新結構、新工藝、新方法等方面已申報了12項專利,創下多個中國之首,如: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中國首座公路鐵路兩用跨海大橋,也是世界上最長跨海峽兩用大橋;在國內首次採用斜拉橋鋼桁梁兩節間全焊結構;首次自主研發KTY5000型液壓動力頭鑽機等等。
  改革開發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鐵路已成為促進全方位對外開放和對外睦鄰友好的重要橋梁。福平鐵路,是目前國鐵集團出臺《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中“八縱八橫”高鐵網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福平鐵路將平潭聯入全國鐵路網,對完善閩東北區域交通網路,助推閩東北區域整體開放開發乃至推進海峽兩岸經濟社會交流有重要意義。
  “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平潭公鐵跨海大橋的建造,標誌著我國橋梁建設已經攻克世界難題,相信作為福平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將會在中國交通史及基建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台灣網網友:江雪婷)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