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幹蒸口罩”臺前是有政治野心的民進黨,臺後是苦不堪言的島內民眾

2020-04-14 11: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731期

幹蒸口罩。圖片來源:網路

  在當前臺灣疫情防控日趨嚴峻的時刻,臺灣當局不斷利用口罩“作秀”。接連上演的“口罩鬧劇”,臺前是置民眾安全于不顧的臺灣政客,臺後則是苦不堪言的臺灣民眾。

  臺灣目前正在上演兩齣“鬧劇”。

  一幕是“口罩援助大戲”。繼臺灣宣佈捐贈1000萬片口罩(美國200萬片、歐洲700萬片、“友邦”100萬片)之後,又宣稱要對新南向地區的國家援贈100多萬片口罩,9日又宣佈向北歐及中東歐洲地區的歐盟會員國、美國受創較重的州、南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家及其他友好國家捐贈總數600萬片口罩。

  另一幕是“幹蒸口罩大片”。臺“衛福部長”陳時中等人上演了一場“電鍋幹蒸口罩消毒法”現場教學,呼籲臺民眾以此法對口罩進行消毒後重復使用,避免浪費。蘇貞昌也稱省吃儉用助鄰才是高貴情操。

  當臺當局大張旗鼓地推動“口罩外交”之時,卻要民眾“幹蒸口罩”,如此冷血無人性的勾當與行徑,折射民進黨當局政治利益至上的心態,不把民眾生命安全當回事的嘴臉。臺灣民眾的苦與淚,這些高高在上的臺灣掌權者和政客們永遠都不懂。

  “口罩外交”是臺灣民眾的屈辱史。本來,臺灣生産的口罩應該先滿足臺灣民眾正常需求,尤其是在疫情嚴重的時刻,更應該先滿足島內需要而後援助捐助,可是臺灣當局的做法卻是恰恰相反,對臺灣民眾採取嚴格的限購措施,對外卻推動“口罩外交”。

  可是,這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癡心”,換不來同情得不到掌聲,因為這種行徑不得人心,違背世界“一中”原則。所以,善良的臺灣民眾成了這種“口罩外交”的犧牲品和買單者,既要不情願的“忍受”這種利益交換的恥辱,還要被動地“屈從”這種交易。

  臺灣當局不顧民眾對口罩的需要需求,要臺灣民眾背負起不能浪費、有高貴情操的“榮譽”, “幹蒸口罩”,以這種“被奉獻的付出”滿足“口罩外交”的目標。這還不夠,民進黨政客們更是希望他們以節省的作為,協助臺灣當局每週捐助外國10000片口罩。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臺當局口口聲聲説口罩供應沒有問題、大言不慚地讓民眾不要恐慌,卻保證不了臺灣民眾一人一片,更是需要早早的排起長隊,擔心晚一步排不到。這種煎熬讓臺灣民眾怎能無怨言?民進黨政客一副“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眾冷暖疾苦”的嘴臉,令人寒心。

  臺灣當局在疫情防控中,雙重標準的差別對待,讓臺灣民眾“很是受傷”。區區一片口罩,被披上“政治外衣”肩負起“政治使命”,這種“政治口罩”與臺灣民眾的實際生活需要沒有關係,卻與別有用心的臺灣政客心中的權謀有著直接的利害關係。

  臺灣當局圖謀“以疫謀獨”,挖空心思用口罩換取參加國際組織的“門票”。防疫政策上對大陸採取極為苛刻的標準,卻對歐美採取寬鬆的條件,完全不顧境外輸入病例不斷攀高給臺灣帶來的風險,企圖以這種“表忠心”的姿態得到參加世衛組織的“聲援”。可是,臺灣民眾的生命健康在什麼位置呢?似乎永遠在路上。

  無論“政治口罩”的炒作多麼“紅紅火火”,都擋不住臺灣民眾對“保命口罩”的吶喊,臺灣當局要“口罩外交”,臺灣民眾不得不“幹蒸口罩”,體現了傲慢與無奈的對撞,權謀與民意的對抗。民進黨當局不顧民眾冷暖疾苦,追求的政治利益,即便實現了,也終將失去民心激起民憤,被釘在恥辱柱上,難逃被民眾唾棄的下場。(台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