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慢火車慢的是情懷

2018年03月09日 13:22:00來源:台灣網

  中國高鐵迅猛發展的今天,在一些偏遠小鎮,鐵路線上依然保留著那抹清新的“綠皮車”。它早已成為中國鐵路發展道路上一個時代的印跡。

  每逢春運臨近,人們的腦海中都會不禁的浮現出擁擠的老車站,破舊的站臺,還有就是那列停靠在站臺邊上的綠皮車。但隨著中國鐵路的高速發展,不僅站車基礎設施一流,更陸續上線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含量極高的自動化服務設備。四縱四橫的高鐵網路已經完成鋪設,八縱八橫也會在不遠的將來與我們如約而至。而綠皮車這一象徵著時代的産物也漸漸被和諧號、復興號所替代。當然,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新時代背景下,這也是鐵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中國鐵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卻是始終如一的被貫徹執行。在我國一些偏遠小鎮,為了當地居民的出行需求,依然保留著“短慢車”的日常開行,他們停靠的沿線小站,有的甚至一天僅僅幾人的乘降量,而這些“短慢車”依然守時到開,這也凸顯了中國鐵路為人民服務的初衷和情懷。當地人民也對這種“守候”感恩頗深,也正是因為“短慢車”的存在,提高了他們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指數。在去年的一次出差中,筆者搭乘了鳳凰城到上河口的4325次列車,這是一列典型的“短慢車”,在車上無意聽到一位當地乘車的旅客對乘務員説“這列火車就好像是他們家的私家車,是全鎮居民的出行專車”。這種比喻並沒有過多的誇張,在這些偏遠地區,全年365天不休,準時出發,準時歸來的出行方式,也只有依靠這列長長的綠皮車。

  如今,鐵路為更好的維護“短慢車”的存在,更好的運營管理,不斷挖掘運輸效能,讓普速與高速同行,打造了各種短慢列車品牌,在滿足地方人們出行的基礎上,為務工人員返鄉和出遊旅客開闢專列,不僅讓列車本身成為造福一方的出行工具,更加著眼列車衍生出的潛在資源,拉動沿線經濟發展,推動鐵路與地方聯合,共同邁進發展的新時代,打造更多符合人民出行需求的“短慢車”。在這樣的列車上,務工人員感受著家鄉溫暖,享受著鐵路對他們的特殊服務,遊客欣賞著沿途的美景。同時,地方百姓抓住旅遊資源,把當地特色用“短慢車”帶出去,把外面的新鮮事物“帶回來”,在區域實現“走出去”和“引進來”。這些用心打造的“短慢車”品牌,無不彰顯著鐵路作為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人文情懷。

  中國鐵路的昨天已為成歷史,那是人們共同的記憶,是見證成長、見證變化的一幕美好!鐵路這一國民基礎交通工具的改變,改變的是速度,未改變的是對人民的初心。

  如今高鐵引領中國交通走向世界舞臺,中國鐵路技術在世界遍地開花,卻始終沒有遺忘在角落裏的“綠皮車”,足矣見得中國鐵路快速成長的同時卻不忘初心,不忘人民的情懷。(台灣網網友:莊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