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火車+共用汽車”釋放服務效應最大化

2018年03月08日 14:46:00來源:台灣網

  全國首個“火車+共用汽車”服務落戶雲南。今年春運,昆明局集限公司在昆明站和昆明南站投入了40輛共用汽車,有效解決旅客乘火車後,換汽車到目的地“最後一公里”的問題。(3月6日 新華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深入,中國共用經濟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的局面。無論是地鐵口、人行道即騎即走的共用單車,還是商場、餐館隨用隨取的共用充電寶,都實實在在的方便著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不難看出,服務創新所帶來的“共用+”模式效應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傳統的生活習慣,為生活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與時俱進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如何讓用戶體驗更好,這是每個企業適應時代發展的一道必答題。2018年春運,鐵路部門以火車站為突破口,推出“火車+共用汽車”的新模式,打造城市共用汽車中心站點,實現交通方式無縫對接,滿足旅客足不出站的多樣換乘需求。筆者認為,這一創新舉措,不僅代表著服務好“最後一公里”的大膽嘗試,從深層意義上來看,更是鐵路服務效應最大化的集中表現。

  首先,服務觸角的延伸,有效改善了旅客出行體驗。火車站出站口一般與地鐵、公交站點銜接,春運期間客流居高不下,遇有旅客集中到達時段,地鐵、公交車廂人滿為患的景象屢見不鮮。對行李負重較大的外地旅客來説,乘坐公共交通在走行距離、站立時間上所耗費的巨大成本,直接降低了出行體驗的滿意度。“火車+共用汽車”模式的推出,進一步延伸了鐵路服務觸角,打破以往出發地車站到目的地車站的服務範圍局限,有效解決了車站到家公共交通單項選擇的弊病,實現“站到門”多樣出行選擇,不但大大緩解了公共交通運輸壓力,更提升了旅客出行的滿意度。

  其次,服務方式的轉換,建立起了合作共贏的新局面。有不少人認為,旅客出站乘坐計程車、私家車同樣能較好的解決出行滿意度的問題,“火車+共用汽車”意義並不大。但筆者認為,火車+共用汽車”模式最大的亮點在於科技與共贏。相比高峰時段乘坐計程車所存在的數量有限、坐地起價等風險,“火車+共用汽車”模式是一條全新的服務鏈,既定的預約地點,簡潔的服務流程能有效實現動態調配供給,帶來是出行效率的提高和服務品質的改善。另一方面,通過12306APP或共用汽車客戶端,鐵路部門的智慧化服務和汽車行業的服務資訊可以進行及時的傳輸、共用,實現全方位的聯繫,方便旅客輕鬆掌握各類出行資訊,實現鐵路部門、汽車行業、旅客的三方共贏局面。

  “火車+共用汽車”模式既是鐵路部門把握時代脈搏,服務旅客的一種人性化手段,又是一種適應供給側改革的一種創新實踐。相信在“共用+”理念的科技風潮帶領下,鐵路部門市場化改革的腳步將愈發堅定有力,而搭載鐵路發展“快車”的生活百姓生活也將愈發美好。(台灣網網友:陳瑞)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