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透視春運看鐵路惠民發展

2018年03月02日 14:35:00來源:台灣網

  離家,回家,再出發。一條40年重復出行的春運路,在一張張的照片中留下了深深的時代烙印,承載著人們最豐富的一段記憶。在這裡有人們的辛勞、歸鄉的期盼和旅途的艱辛,也有一代代鐵路薪火相傳的鐵路情懷。

  日前,在新華網刊發的一篇題名為《四十年:流動中國的春運故事》的文章中,有14年蒸汽機車駕齡的瀋陽局瀋陽機務段司機張順普回憶説,1991年的臘月二十七,他開著火車從阜新至葉柏壽,過一個陡坡時4次衝刺都沒有爬上去,最後只得向調度請求救援。而如今,他的後輩們駕駛著高鐵動車奔弛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早已沒有了當年傳承的故事。

  泛黃老相冊裏的綠皮車還未遠去,銀色“子彈頭”已帶著新時代的氣息呼嘯而來。40年的春運路,經過一代又一代鐵路人的不懈努力和科技創新,不僅為春運路上涂繪豐富的色彩,而且也折射出鐵路對春運的那份難以割捨羈絆。

  上世紀70年代末,春運真正成為社會現象和民眾出行的焦點。鐵路便被視為春運的縮影,成為百姓寄予鄉愁和希望的載體。那時候,開行沒有座位的“棚車”成為鐵路部門緩解井噴的客流主要方式。面對著“春運難”的問題,百姓對鐵路發展不斷發出質疑,由此也成為鐵路部門刺心入骨之痛。

  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動車組;從“走得了”到“走得好”,隨著鐵路日新月異的發展,已經讓遠方不在遠了,希望也更近了。放眼今時春運,回家過年團聚已不再是唯一選擇。北方人南下過冬,南方人北上看雪,“旅遊過年”打破傳統成為新民俗,説走就走的旅行,人們行李少了,體驗豐富了,春運路越來越“體面”了。

  面對春運的巨大變遷,媒體的鏡頭也開始透射過人們的笑臉,講述起發生在春運背後的故事。如,以展現鐵路人戰勝孤獨守護大山深處鐵路隧道的《你的風雪歸程 他的十年守望》圖文報道、以體現鐵路人“舍小家為大家”精神為主題的《兩面人生》微視頻等等,讓人們從中看到了鐵路人無悔的奉獻和堅守以及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行動,在安全順暢的春運路上,感受鐵路人的大愛情懷。

  四十載“春途”守望,只為許“你”初心不變。進入新時代,展示新作為,鐵路部門的惠民發展在代代薪火相傳中,給人們帶來是更多更好的美好出行體驗。(台灣網網友:宋文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