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運變遷”革故鼎新正揚帆

2018年02月28日 10:02:00來源:台灣網

  四十年,只是歷史的一個瞬間,卻展現出了春運變遷的長大畫卷。在這幅畫卷中著墨最多的,要數中國鐵路革故鼎新的壯闊景象。

  革故和鼎新作為事物變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過程,並非完全舍舊謀新,而是在遵循客觀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拋卻舊糟粕,融入新精華。回首那時路,正是鐵路未曾停滯的革故鼎新才成就了春運變遷。

  改革初期全國鐵路營運里程僅有5.17萬公里,而截至2017年底,全國鐵路營業已經達到了12.7萬公里。此間差距可謂“雲泥之別”。日臻完善的鐵路網路擴大了運能,解決了以往運能薄弱地區百姓的出行問題,從根本上緩解了以往春運中“一票難求”的情況,“人在通途”已經成為春運的尋常景象。

  更大的運能讓“一票難求” 不再是制約春運出行的弊端,曾經“走得了”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人們對於更加美好的春運體驗便有了更多期盼。

  從過去運作緩慢的蒸汽機車,到如今飛馳而過的高鐵動車組,高鐵化春運將人們返鄉和歸程的計時單位從“日”變成了“時”。雖然故鄉與他鄉的距離沒有變,但列車更高的運營時速滿足了人們對“快點回家”的剛需,讓人們擁有更多時間來享受與親人團圓帶來的幸福歡樂。曾經“春運難”已成為了歲月流逝的痕跡。

  讓“春運難”走下歷史舞臺的,除了速度更高的高鐵動車組外,還有智慧化服務為春運之旅帶來的改變。從徹夜排隊購票到動車組自主選座、從春運路上用泡麵果腹到網際網路訂餐加入春運、從肩扛大包來回奔忙到“智慧導航”清晰指路……在“網際網路+”技術加持下的智慧化服務填補了過去的服務空白,為人們春運之旅帶來了更多舒適、溫馨出行體驗,讓人們在旅途中樂享鐵路發展帶來的更多福利。

  在春運中,社會聲音往往是對於春運體驗的最真實注解。曾經網友對鐵路的“口誅筆伐”在今年春運中已然消失不見,更多旅客開始在朋友圈中“曬服務”、“曬體驗”,媒體鏡頭的方向也從過去的春運“出行難”轉向了春運背後的“堅守故事”。這種輿論風向的轉變反映出了人們對鐵路春運改變的認可和對出行體驗的滿意度,也印證了鐵路的發展腳步始終向民而行。

  春運變遷和鐵路發展有目共睹,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升,對於春運美好出行的需求也必將再度增長。在將春運體驗變得更加美好,甚至供大於求的路上,中國鐵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回望四十年,春運變遷中描繪出了鐵路的發展歷程。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鐵路,革故鼎新的風帆正起,未來的春運更加值得期待。(台灣網網友:馮書浩)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