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樣的春運不一樣的記憶

2018年03月01日 15:06:00來源:台灣網

  春運是遊子歸家和再啟程的旅途。隨著高鐵網路的日臻完善,人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高鐵上的春運時光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承載思念與離別、喜悅與團圓的一葉扁舟,盪漾在春運旅途中每個遊子的心中。

  春運一年一度,看似迴圈往復,然而在筆者心中關於春運的記憶卻越來越有色彩。記得1994年在北京讀大學,那個時候每年春節回家,首要的難題是火車票。記得有一次到北京火車站買票,火車站站前廣場被買票的人流堵的水泄不通,甚至需要警察維持秩序,隊伍前行移動緩慢,在寒風中我站了將近7個小時才排到了售票窗口,卻只買到了一張站票。那時的火車跑得慢,經過一夜無眠,火車終於將疲憊不堪的我送回了長春,看到父母已在站外等候多時,眼淚瞬間就打濕了雙眼。

  而今坐火車不那麼誇張了,今年過年和家人去北京探望親戚,乘坐高鐵六個小時就到了。購票體驗與過去相比,也是天壤之別,“網際網路+”讓買票只是動動手指的事,儘管還是需要“搶”,但微信掃碼、線上選座、驗證碼優化、常旅客計劃、“刷臉進站”、自助查詢等服務,讓我在整個春運旅途中感受到無比的“暖意”,感受到旅途中的風景也能這般美好,鐵路越來越“智慧化”。

  近年來中國高鐵網路密集編織,東北地區長春至吉林間高鐵動車每天60余趟,單程僅需40分鐘;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今年春運,長三角地區動車組開行數量佔列車開行總量的68.7%;針對春運客流高峰時段,鐵路又加開短途動車組列車以及夜間高鐵。以前綠皮車是主力,現在高鐵是重要角色,高鐵越來越“公交化”。

  變化的不僅僅是硬體和環境,鐵路的服務也越來越“人性化”。人在旅途,各種需求層出不窮,包羅萬象,生病體弱、行李超重、車票丟失、證件忘帶等等不一而足,鐵路職工及時和妥善處理,為旅客排憂解難,各大車站候車室設置重點旅客候車區,推進站車“廁所革命”,讓旅客有了無以倫比的“家”的感覺。以前坐火車餓了只能吃泡麵加火腿腸或是幹豆腐卷大蔥……,現在只需手機點一點,各種美食和地方特産送到面前。

  春運已近四十個年頭,每年一次的春運旅途中,鐵路職工都默默陪伴在旅客身邊,不論是守護軌道安全的線路工,還是駕駛高鐵風馳電掣的火車司機,亦或是組織旅客乘降的客運員,他們拋小家、顧大家,日以繼夜,築就了廣大旅客溫暖的春運回家路。

  列車到站了,人們轉身投入到人生另一段旅程,而鐵路職工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護送著接下來的旅客。他們努力實現著平安、有序、溫馨,讓旅客體驗更美好的春運承諾,我們註定會在今年春運這條漫漫回家路上擁有一段嶄新的、美好的春運記憶。(台灣網網友:周起宏)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