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對“薅羊毛”式的隱蔽扣費就得較真

2018年01月31日 10:36:00來源:台灣網

  近日,記者發現手機被開通了一項收費服務,運營商表示為電話行銷中本人自願辦理,並有通話記錄和錄音為證。然而,當記者要求出示開通憑證即“電話錄音”時,卻遭遇運營商的種種“不配合”。記者調查發現,用戶遭遇運營商這種鬼鬼祟祟的“影子服務”被扣話費並非個案,但由於不易被發現、涉及金額小、維權成本高等因素,一直未被引起足夠的重視。(1月30日《北京青年報》)

  所謂的“薅羊毛”,就是在一隻羊毛濃密的羊身上拔一點羊毛,如果不刻意留心就一點都看不出來,但是對於拔羊毛的人而言,每一隻羊身上拔一點那也是不少的。由此可見,運營商“薅羊毛”式的隱蔽扣費行為,雖然十塊八塊的費用對個人來説並不多,但一旦乘以龐大的用戶數量,其金額就非常可觀。顯然,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潛規則”,其危害性是不容輕視的。

  事實上,手機扣費亂象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正如記者調查發現,用戶遭遇運營商這種鬼鬼祟祟的“影子服務”被扣話費並非個案,但由於不易被發現、涉及金額小、維權成本高等因素,屢遭投訴卻又難以根除。對此,不少網友吐槽:這種“薅羊毛”式的隱蔽扣費,實在是“暗箭”難防!

  “薅羊毛”式的隱蔽扣費行為何以大行其道?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近幾年曝光和投訴的情況看,不排除存在為完成任務私自開通的情況,畢竟大多數人不會為了“這點錢”太較真。正是因為較真的消費者並不多見,這在客觀上縱容了商家的亂收費行為。但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互動關係,不僅包括交換和互惠,也包括利益協商和博弈,如此對消費者“薅羊毛”,實在是吃相難看,背後也是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與踐踏。

  面對這種“薅羊毛”式的隱蔽扣費,消費者應該多一些較真精神,要敢於拿起法律武器,哪怕只是幾塊錢、幾毛錢。這不僅是為了挽回損失,而是要討個説法,捍衛消費者的權利與尊嚴。如果對違規行為不較真,那恰恰是對違規的縱容,對自己也不是負責任的行為。“該給的一分不少給,不該給的一分不多給”,這樣較真的消費者,才真正有助於市場秩序的規範與凈化。

  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面對“薅羊毛”式的隱蔽扣費,絕大多數消費者之所以不去較真,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投訴無門”。報道中,運營商以“個人隱私”保密為由,拒絕向權益受損用戶提供收費憑證,維權陷入了僵局,這無疑是令人心寒的。而如果通過司法渠道維權,不僅訴訟耗時耗力,更要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否則很難打贏官司。因此,完善監督體系,暢通維權渠道,顯得尤為迫切。

  毋庸置疑,在現代消費關係中,法治已成為商家與消費者關係的楔子,尊重消費者的較真精神,就是尊重每一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就是踐行“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的生動體現。希望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多一些較真精神,主動拿起法律武器,勇於面對商家的違法行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台灣網網友:丁恒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