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貨運改革轉變的不僅僅是態度

時間:2014-06-19 15:40   來源:台灣網

  6月13日,在鐵路實施貨運改革一週年前夕,鞏義市東方凈化材料廠廠長王貴州將一面錦旗送到洛陽車務段鞏義車站表示感謝,這是連日來第五家企業給該站送來的錦旗。(新華網6月18日訊)

  彈指一揮間,鐵路貨運改革已有一年時間,對於改革,往往大家習慣抱著觀望的態度,這好比摸著石頭過河的事情,究竟能否成功,只能看最終結果來論英雄。鐵路貨改伊始就有大刀闊斧之勢,會否“雷聲大、雨點小”,這是所有人都關注的焦點,也是鐵路部門必須克服的重點。

  之所以要貨改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如今物流行業發展態勢迅猛,原先的鐵路貨運除了在大宗物資運輸方面有著一些優勢外,與其他物流公司靈活便利的模式無法相比並論。在這一年的“改革檔期”中,能明顯看到適應“門到門”的鐵路全程物流服務體系已初步建立,以往貨主們熟悉的找關係要車皮、排長隊辦托運的局面一去不復返,通過電話、網站、營業窗口等途徑就能直接受理客戶運輸需求,這讓丟失的貨源又吸引了回來,這是鐵路貨改的關鍵點。

  鐵路部門的貨運改革以全新的局面,從計劃走向市場,改變了由原來的坐等到主動到府服務,還採用微信等更為靈活的方式讓貨主實時掌握貨物動向,可謂是出力又走心。據報道,一些路局的貨運客服紛紛開始擴編招人,原因就是業務量太大,工作人員應接不暇,這也再次證明如今的鐵路貨運用優質的服務贏得貨主的認可。

  從鐵路的貨改能感受到鐵路一改老大作風,主動融入市場的態度,初具規模的門到門物流服務體系讓人明白了鐵路在減少計劃干預、增加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的實在努力。雖然鐵路貨運改革才剛開始,依舊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只要改革的步伐不停止,做到且改且用心,就是值得點讚稱好的。(台灣網網友:張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