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吃二人轉的豬大腸

時間:2014-06-10 15:29   來源:台灣網

  在6月3日的首屆東北二人轉研討會上,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就指出二人轉的“涉黃”問題不容忽視,趙本山、白岩松、于丹等人發言稱“需要給二人轉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2014-06-09現代金報)

  一個二人轉,讓這麼多文化精英和大腕發聲,並不是和聲,這不簡單是本山的影響,那麼趙本山的東北二人轉是“豬大腸,洗乾淨了就變味了“,這麼多年來二人轉不僅捧紅了趙本山的一大批東北戲曲演員,還讓這個地域性的曲藝一度風靡大江南北。可見二人轉有其獨特的魅力,有一批喜好的受眾。

  春晚上呈現的趙本山二人轉,看不出有多少“黃色”,但是在其他場所演出的“二人轉”黃色不僅僅是二人轉的調味品,簡直是二人轉的食油,不可或缺。本山説二人轉已經轉了300多年,這和被譽為國粹的京劇幾乎同歲了,但是他們的命運不大相同,如不是本山們的努力,大雅之堂這個本可以有的還沒有。

  對二人轉的生態環境做一猜測,東北漫長的冬季,人們卷縮室內,加之夜長晝短,人們需要一種娛樂形式填充空虛、排遣寂寞,二人轉這種葷素兼備,打笑取鬧的形式,真得是一種好的形式。孔子説食色性也,看來本山的豬大腸説還真有點道理,有性存在,無論是什麼藝術形式,都會有表現性的存在,如果看不到這點,不是假道學就是偽君子,問題是什麼度,決定了它的存在形式和表現方法;什麼環境,決定了它的流傳範圍。儘管現在的核心價值觀杜絕黃色東西,但是一定範圍內的豬大腸可能還有其食客甘之如飴。

  喜愛豬大腸的人們不是因為他不乾淨,而是其難於去盡的那種氣味,這個氣味就像二轉和其他流傳經久不衰的地方戲曲一樣,就是它的原生態。比如中原的坦蕩如砥,誕生高亢的豫劇,再比如陜北的蠻荒其信天遊響遏行雲,還有江南的流水煙柳有了軟得化不開的崑曲,還有秦腔、黃梅戲、花鼓戲、川劇等等,戲曲天生的地方特色,滿足一方水土上百姓的雅俗共賞。唯有在這個需求多樣化的今天,唯獨二人轉出盡風頭,這和趙本山一等大批和二人轉共生共榮的藝術家們有直接關係,其背後又有什麼值得精英們關注的呢?

  任何發展都需要寬鬆的環境,説白了就是允許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説得好聽,往往會被説好所忽視。筆者不是肯定二人轉的涉黃有理,毫無疑問今天的環境需要二人轉洗黃染紅,如果一廂情願而不顧戲曲本身的特點,恐怕事與願違。因此本山大叔作為二人轉的軸心,要讓二人轉轉得更歡、更持久、更廣泛,確實有創新二人轉的義務;二人轉的存在,也必要有一批精英們的期待寬鬆環境。就象吃豬大腸,為了自身健康的需求,儘管其美味誘人,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還是有很多人抑制了慾望敬而遠之一樣,滿足受眾對文化産品的需求,是藝術之樹長青的基石,這個受眾就像五個手指不可能一齊,也不可能讓他們一齊是一樣的道理。(台灣網網友:肖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