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

時間:2014-06-16 13:51   來源:台灣網

  6月12日,記者從鐵路部門獲悉,為確保站車和旅客安全,自即日起,北京鐵路局將對無票乘車旅客,除要求按規定補交票款外,實行告知確認,並將乘車人相關資訊錄入“北京鐵路局乘車誠信管理系統”。(6月13日 中國經濟網 )

  歷年來,“逃票”幾乎成為高鐵、地鐵等交通方式的特定名詞,出差旅行時無論是在車站還是在列車上,總能看到一部分人在想盡各種辦法逃票——有在閘機“貼燒餅”進站的,有在車上衛生間躲查票的,有在出站口 “渾水摸魚”的.......通過多種方式無票乘車且故意不補票,既影響本人的方便出行,又形成了鐵路公共安全的漏洞。前不久看見報道:“火車票實名制後,利用各類假證逃票的現象突出。今年以來重慶鐵路警方對此類行為集中整治,目前已抓獲違法人員194人,其中行政拘留184人,收繳假證件195個。”

  對於逃票我們來仔細分析下原因,有些人是因為時間緊,沒來得及買票,這些人沒有逃票的故意,但是上了車會主動補票;有些人上車沒補,在出站時被查出要求補票時也會配合;有的人無票乘車確實是因為經濟因素,買不起票或實在不想掏票錢,對於此類人士最好的辦法就是堵在車下。鐵路雖説是公共交通工具,但也不能免費乘車。這樣會使買票乘車的旅客有失公平。最複雜難處理的就是主觀故意逃票的了,因為他們是抱著本就不想買票的僥倖心理鋌而走險,鐵路部門的任何解釋規勸在他們面前都會變得蒼白無力。對這類人,筆者認為,他們有失道德的底線,就要採取法律和綜合治理的方法予以約束。

  此次將把無票乘車的旅客相關資訊錄入“北京鐵路局乘車誠信管理系統”是打擊逃票行為、加強誠信教育、樹立誠信理念的有力舉措,能夠很好的提高整個社會的誠信度。我們應該為鐵路部門作出的此番舉措叫好。但僅僅把無票乘車的逃票行為只錄入“鐵路局乘車誠信管理系統”就能觸痛哪些逃票人員的痛處嗎?

  記得有一個真實的報道:一名在德國的外國留學生,學業成績很優秀,動手能力也很強,拿到博士學位後,自認為可以理所當然地留在德國工作。可他在求職中遇到了很多預想不到的麻煩。他四處求職,拜訪過許多著名的大公司和不起眼的小公司,沒想到均遭到拒絕,最後對方説出了拒聘的理由。原因只因為自己乘坐公交車時曾經有過3次逃票的記錄。就是這3次逃票記錄,把一個高材生拒之門外。

  有的人會指出,在某種意義上該誠信懲戒系統措施便帶有“黑名單”的性質,它是否侵犯了乘客的權利。在認定是否是逃票人的基礎上,應引入社會第三方對逃票人的行為進行評定,以確保新政在執行中的公平性。

  筆者認為,如果將建立由政府授權,把政府各個部門所有的公民資訊集合起來做一個徵信系統平臺它將於公安系統、銀行、交通違章等行成互通網路。目前,人民銀行已上線開通個人信用資訊徵信系統,很多行業部門也在著手建立自己的誠信記錄系統。那麼通過政府牽頭建立一個相對完整全面且權威的個人徵信系統,當其辦理(房、車、事業)貸款、出國簽證、搭乘公共交通、辦理人(車)保險、招考公務員、就業就職等方面,系統會通過這個大數據庫搜尋該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記錄就會曝光出來,影響其事業的發展並多繳納稅額。這樣才會讓公民自覺的遵守各項的法律、法規誠信意識更加覺醒,讓蹭車者將無處“遁形”,才能改變中國現狀的社會誠信問題。

  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援必斃。誠信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讓講誠信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認識;建立良好的乘車環境,讓乘客乘車更規範、更舒心,讓欺詐、失信等行為暴露在陽關下,建設一個和諧、誠信的社會。(台灣網網友:張傑)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