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為本 避免“端午”落入俗世凡塵

時間:2014-06-03 09:00   來源:台灣網

  端午臨近,為堅決剎住公款購買贈送粽子等節禮的不正之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清廉過端午——紀檢監察機關在行動”專題,開設舉報窗口,歡迎群眾監督,並將及時發佈各級執紀行動,通報曝光典型問題。(中國網)

  伴著艾草的清鮮,雄黃酒的醇香,端午節的腳步愈發臨近,當然其中還免不了各種粽子的氣息。在傳統的觀念裏,端午節是緬懷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是出嫁女歸寧的團圓節,也是驅邪避毒的好時機。但不管那一種觀念和習俗,端午總是和家國聯繫在一起。

  儘管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端午”這個傳統節日似乎已經淡化成“粽子節”,但作為法定節日和世代相襲的習俗,還是避免不了世俗的“人情味”,成為有心人禮尚往來、互通有無的契機,其中大部分是拿著公家的錢往自己臉上貼金。一盒盒精緻玲瓏、造型講究的粽子,包裹的不僅僅是糯米豆沙、鮮肉火腿、棗泥蛋黃,也有名酒香煙,乃至贓款贓物;承載的不再是對先賢的緬懷,對團圓的期許,而是對利益的追逐,對權勢的期盼。

  在這種背景下,紀檢監察機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抓住端午這個吃喝送禮、行賄受賄的契機,扼殺公款送禮的不正之風,並鼓勵民眾進行監督,無疑彰顯了鐵腕治腐、糾治歪風的決心;而要真正過一個清風正氣的端午,不僅需要紀檢監察機關的執法如鐵,需要廣大群眾的火眼金睛,也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嚴格自律,提高認識,堅守底線。

  提到端午,最讓人聯想的無非是兩個典故:一個是屈原以身殉國,名垂青史;一個是白娘子盛情難卻,飲下雄黃酒,幾乎嚇死許仙。這兩個典故對於今天的領導幹部來説,同樣具有啟示意義:只有如同屈大夫一樣,愛國愛民,廉潔自守,不懈奉獻,才能真正贏得百姓的認可;否則,如果如同白娘子,禁不住別人包括親人的糖衣炮彈的誘惑,飲下這杯貪慾的“雄黃酒”,就有可能顯露原型。

  白娘子是妖仙,嚇倒許仙後還可以上天入地的尋求解藥,並巧妙地遮掩;但黨員幹部如果顯露原型,就無法躲過紀檢監察機關和群眾的耳目,把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也讓家人陷入尷尬的境地,讓團圓節變成分別的盛宴。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場景,黨員幹部就要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讓一隻小小的粽子把自己的未來包裹了。(台灣網網友:周文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