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端午”本色 反腐義不容辭

時間:2014-06-03 08:53   來源:台灣網

  “嚴禁公款吃喝,嚴禁變相送請,嚴禁奢侈浪費……”端午節前後,記者在南京、北京等地採訪時發現,由於紀檢機關在節日前後嚴查請客送禮,因而一些領導幹部公開大吃大喝的少了,團拜送禮少了,一些送禮者也變換花樣,行為更加隱蔽。(6月2日新華網)

  弘揚民族文化,喚醒傳統美德。每一個傳統節日,國家的規置法定假期,賦予的不僅是一種對民族記憶的感念,更是帶來了親情的回眸。這裡面絲毫摻不得虛情假意,世俗的複雜,很多摻雜的慾念隨著利益訴求而起伏不已,這其中有為官者也有求財者,這種風氣無疑帶來了社會跌宕,助漲了不良風氣的滋長。對此,狠剎歪風邪氣,不容忽視,刻意罩上銅臭味的粽子,豈能吃的舒心滿意?

  今年端午期間,記者在各地暗訪中發現,粽子禮盒百元以內,節日訂餐稍顯冷清。在北京一家大型超市,甚至一隻粽子才2元錢,而且口味可選性大,讓平民百姓感覺到越來越有人情味、節氣味,但在一片欣欣然的表面,也不可忽視那些變現為卡的送禮升級手段,一款送禮神器的出現,改變了現實,美其名曰電子預付卡,想送禮直接發給對方賬號密碼,人不見面禮卻到家,直接輕輕一點上網就全部OK,給當前反腐鬥爭加大困難同時,也讓一些腐敗分子有機可乘。前不久,中紀委有關部門就曾斷言,“四風”問題在五一前後可能會有所反彈,送禮手段更加隱蔽,為此,相關部門也對此進行了多種措施的跟進處理,譬如,節前、節中暗訪蒐集證據,節後根據問題查處情況進行集中曝光處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震懾。但這些遠遠不夠,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問題本性,畢竟,節日沒有錯,粽子也沒有錯,只是讓個別人有了“噱頭”,給了送禮更好的理由。糾正官場這種不正風氣亂竄,關鍵在有關制度的落實和跟進。在管好領導幹部自身清廉的同時,也要對送禮者予以嚴處,還要針對一些“與時俱進”的送禮神器,結合工商、網管部門,給予嚴厲查處打擊,堅決不助漲這種途徑的蔓延。

  治理節日腐敗歪風須“道高一丈”,面對日趨變化的腐敗層面新問題、新情況,相關部門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拿出百分百的氣力,研究變化,制定措施,不僅要打擊這種送禮的不良風氣和手段頻出的囂張,更要肩負起還原“節日本色”的重大任務,可不能讓腐敗玷污了“端午”的清譽。(台灣網網友:孫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