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 莫忘忠誠篤行

時間:2014-06-03 08:51   來源:台灣網

  今天是農曆端午佳節,塞外家鄉端午習俗是早早起來去河邊洗臉,樹林裏折柳枝,拔艾蒿,然後插在各門口,早飯後年輕人會去登山以彰顯進取,並祈福吉祥。相對於其他傳統佳節,北方的端午節氣候更清爽,風景更美麗。端午節,我們在享受美食與祈福文化之後,更應該追溯端午起源,懷念愛國詩人屈原,莫忘對國家與民族的忠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對自己一生的寫照,在那個七雄爭霸的歷史時代,楚國的強弱牽係著屈原的喜憂,身為左徒,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並希望楚王能幡然悔悟,奮發圖強。雖然那個時代有“楚材晉用”之時尚,但他即使被兩次陷害流放卻始終不肯離開祖國半步。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國都郢都,當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而死,端午節及一些習俗也因此而來。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當年屈原看到祖國山河破碎而又不能扭轉乾坤之時憤筆憂傷之作。今天的中華民族,正走向崛起與復興,固然我們整個社會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我們卻有信心迎接前進路上的機遇與挑戰,對比當年屈原對故國的忠誠,今天我們有多少人為此而汗顏?

  愛國,是一種忠誠的情懷,它不在於國家強盛時你引以為傲、錦上添花,而重在於國家還並不富強時或者國力依然羸弱時你能夠挺身而出,為國家與民族的富強而添磚加瓦。愛國,從大處説是為國家奉獻一份力量,犧牲個人利益甚至於自己的生命,從小處講是你在境外一言一行都詮釋著國家名片。如果要尋找一個愛國的群像,裏面有無數革命先烈、志士仁人,更有無數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生活而選擇歸國的科學家,當年正是他們挑起了中國“兩彈一星”的脊梁。

  固然當今世界經濟文化融合越加密切,人人也都擁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但不論你身在何方,終需有顆忠誠的故國之心。拷問那些叛逃的貪官,潛逃的裸官,出賣國家情報的人,打著所謂公知之名誣陷詆毀國家政策的人,還有那些擠破腦袋也要去看外國更圓月亮的人,天天國內撈金卻悄悄辦了境外護照的名星們,他們還有幾分忠誠可言?

  如果説對國家的無限忠誠是種可與日月爭輝的品格與意志,那麼背叛民族無疑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與恥辱。端午佳節,我們吃粽子、插艾蒿、賽龍舟、祭祖先,更應該“思善賢,愛中國”,銘記公民使命,勇於擔當,忠誠篤行,家國天下,榮辱與共。(台灣網網友:劉立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