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見“平民”粽子回歸百姓餐桌

時間:2014-06-03 08:51   來源:台灣網

  今年端午節,各大超市裏身價動輒四五百元的“土豪”粽子不見了蹤影,包裝簡單、口味獨特的粽子成了消費者的首選。(6月2日《新華日報》)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民間都有吃粽子的習慣。據説,這種“粽子文化”因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産生,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不知從何時起,許多粽子生産廠家在粽子的包裝上動起了腦筋,費盡心機把粽盒打扮得像待嫁的姑娘般花裏胡哨,木式提盒式、竹編草籃式、鑲嵌花盆式……,外包裝一個比—個高檔,一個比一個華貴,原本價格幾十元一盒的粽子身價立馬翻了一番,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難怪顧客們感嘆:這些“土豪”粽子是廠家專門為那些送禮者生産的,咱老百姓消受不起。

  今年的“土豪”粽子為何沒了蹤影?這主要得益於兩個原因:一是中央反腐倡廉的各套“組合拳”見了實效:反對鋪張浪費的措施在各地生根開花,八項禁令讓收禮和送禮的人都“收手”了,“土豪”粽子無人問津而“失寵”;二是粽子生産廠家的積極跟進,他們將眼光鎖定在眾多的公薪階層,這才使得“平民”粽子真正回歸到平民餐桌。

  其實,我國的消費結構就是一座“金字塔”,廣大的公薪人員、普通群眾就是“金字塔”的塔基,那些高消費人群才是“金字塔”的塔尖,如果經營者的眼睛只盯著塔尖,最終只能是“曲高和寡”,落得個“高處不勝寒”。

  但願像“平民”粽子一樣的平民消費越來越多地走進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消費的主流和常態。(台灣網網友:艾才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