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不開發區”就會少些“凈水神器”

時間:2013-07-26 14:43   來源:台灣網

  “別的地方都在建開發區,我們正相反,要建不開發區!”南京市江寧區正準備劃出500平方公里“生態涵養不開發區”,來保護區域內的山林、水體、濕地,使得這些生態敏感區域遠離污染與干擾。(7月24日《山東商報》)

  在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恰巧看到了《法治週末》的一篇報道:報道説,河南省沈丘縣的多個“癌症村”的村民用上了“凈水神器”,這個裝置是一個公益組織捐獻的,但是對於作用卻備受爭議,因為這個裝置缺少檢測、不夠權威。

  河南多個“癌症村”裏的淺層地下水、深井水,均被證明對人體健康存在嚴重威脅,而造成污染的主因就是眾多的不法企業惹的禍。面對能不能起作用還不好説的“凈水神器”,這些癌症村的村民們也只能安撫一下受傷和恐懼的心靈了。

  面對污染事件不斷,面對污染霧霾重重,我們是不是也該有所警醒,是不是到了考慮是要環境還是要經濟,是要健康還是要票子的時候了?污染已經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已經義正詞嚴的提出“絕不要帶血的GDP”。各地也都掀起了污染治理的熱潮,也都在規劃、在投資對那些污染的土壤進行治理。但是,我們在治理污染土壤的同時,卻不能走了前面污染後面治理,後面治理後面再污染的怪圈。南京江寧區的“不開發區”規劃是不是各地都有必要學習一下呢?

  起初,這種集中連片的開發區,也就集中在幾個發達的城市,這些開發區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的確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為就業、發展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正是因為看到了開發區戰艦式發展的一面,在最近10年來,各地都掀起了開發區建設的熱潮。一批批土地被規劃成了開發區,一批批企業被以招商引資的名義在開發區安家落戶。但是,什麼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開發區也是這樣,因為企業好孬不分,泥沙俱下之中,一批高污染企業也進駐到了開發區。於是,小小的開發區再也承受不了污染的折磨,成為了污染區。高度集中的企業,高度集中的污染,高度集中的病態,使開發區的治理污染顯得力不從心。不僅如此,還給今後的土壤治理帶來了難度。

  在很多地方出現了癌症村、畸形動物村的時候。江寧在全國第一個提出的“不開發區”應該能夠拓寬官員的思維。我們提出了“旦留一方土,留予後人耕”的口號,這個“不開發區”的思維,就是最好的保障。“不開發區”是個好辦法,各地都應該留下一個生態、環保、自然、和諧的“不開發區”,給這樣的“不開發區”劃定一個紅線,紅線之內的地塊永遠都不變身開發區。

  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填飽肚子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日進鬥金的開發區,但是,當我們可以豐衣足食的時候,就要考慮建立這麼一個“不開發區”。

  多些“不開發區”就會少些無奈的“凈水神器”。 (台灣網網友 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