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化”是“臨時工”的翻本

時間:2013-07-11 14:04   來源:台灣網

  昨日,一位網友在浙江紹興本地論壇上發帖説,當天的《紹興縣報》頭版刊登了三家違法排污企業的道歉書,內容幾乎一模一樣,並質疑“歉意何在”。(7月10日 南方都市報)

  這三家公司都和印染紡織有關係,也是典型的污染大戶。道歉書稱“我公司因違法排放工業污水造成影響,經過縣政府停産整頓、深刻反省、嚴肅自查,已認識到問題的嚴肅性,為此特向全縣人民深表歉意”,並表示將以此為鑒,決不出現類似行為。能夠自醒自警倒也不是壞事,浪子回頭金不換嗎。

  無奈的是三家同臺亮相的企業,違規排污的行為是一樣的,就連道歉的態度也是一樣,被人質疑態度不端正,企業稱是沒有文化才會雷同,不過透過道歉書的文字,我們看到這種一樣的道歉,並非企業家的良心發現,而是經過縣政府的停産整頓後的反省,是不是深刻呢?簡短的道歉書,三家幾乎雷同,更有可能是在做樣子。

  一是做給官員看,表明政府是負責任的,我們經過政府的處置悔過了,有了新的認識。但是有沒有新的行動,這背後的貓膩是司馬昭之心,浙江小企業發達,但是也是污染最嚴重的的地區之一,這齣戲看起來更像是雙簧,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仍然在悄悄地行進著。

  二是給民眾看,你看我們服從管理,對於非法經營的後果,給全縣人民環境污染,深感自責。如果這是一份真道歉,也就不會停留在表明文字上,製造污染的企業,應該反省自己行為,向全縣人民提出自己企業改進工作、保護環境的措施,而僅僅停留在在文字上忸怩作態,道歉之後怎麼辦的才是重要的。

  因為這兩大硬傷在背後運作,所以道歉書也就顯得沒有誠意,通過複製粘貼,走走過場,平息義憤,該怎麼幹還是怎麼幹,GDP的大旗還是凍不翻的,逐利的欲壑難填滿的。我們看到政府一旦出事,就拉臨時工出來説事,這三家企業也有妙招,説是沒有文化造成的。看來這是真的肺腑之言,不然怎麼會視法律不顧,依舊我行我素,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沒有文化”的不僅僅是企業家,當地政府也難逃嫌疑。(台灣網網友 肖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