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秘密”咋成污染資訊遮羞布

時間:2013-02-27 13:52   來源:台灣網

  2月24日,北京律師董正偉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他收到了環保部的政府資訊公開告知書。但令他失望的是,對於他所提出的請求環保部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資訊”的申請,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2月25日 法制日報)

  “國家秘密”為藉口,拒絕公開詳細的污染數據資訊,或許害怕公佈詳情會暴露執法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遭至民眾對自身不作為或作為不力的不滿;也不排除擔心引發老百姓恐慌情緒,影響社會穩定方面的考量。但土壤污染資訊,算不算“國家秘密”,顯然不是個問題,只能讓大家進一步質疑,這是拿“國家秘密”作遮羞布,或是“拉大旗作虎皮”,抵制輿論監督、掩飾、搪塞責任而已。

  零星曝光的環保事件,加之自己的切身體驗,當下的環境生態狀況如何,群眾心中並非沒數。網友繪製的“癌症村分佈圖”引發強烈關注就是最好的説明;官方最近公開發佈的《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首度承認,有3千余種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危害嚴重,甚至出現“癌症村”等嚴重的健康和社會問題;而有媒體披露的“癌症村”則已多達200個以上。

  環境保護問題,無論是政府、職能部門,還是廣大民眾,誰都不能回避,誰也無法置身事外。作為環保主管、職能部門,更有必要開誠佈公,盡可能給公眾更多真相,讓社會各方都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增強環保意識、增進環保自覺;同時也是動員社會力量,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監督環保守法和環保執法,群策群力遏制環境污染,共同守護美好家園。

  環保遮羞,發展受傷,群眾受苦。試圖拿“國家秘密”讓公眾蒙在鼓裏,不但顯得很天真,而且只會加深人們對土地污染狀況的焦慮,甚而還會變相縱容環保違法行為,給人民健康、生命安全構成更大威脅。對環境污染問題,環保部門何必遮遮掩掩、諱莫如深,倒不如順應民意亮家底,以環境資訊公開為契機,增進全民環保共識,努力促成環保工作實質性的改觀。 (台灣網網友 范子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