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沒了,“路”卻依然漫長

時間:2013-03-18 13:19   來源:台灣網

  2013年3月17日一大早,路過北京西長安街復興路10號的人們猛然發現,“中國鐵路總公司”的牌子已悄然換上。據了解,挂了6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的牌子將被送到中國鐵道博物館。(3月18日 《大眾日報》)

  從建國就成立的鐵道部,在走過64年的歷程之後,完成了政企分開的涅槃。在3月17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新浪實名認證微博“中國鐵路”當日上午發佈了掛牌消息,同時,“中國鐵路”官方微博也由V字認證歸屬“鐵道部”更改為“中國鐵路總公司”。一時間,留言議論者眾。

  從國家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來看,類似于鐵道部這樣的機構改革再所難免,在眾説紛紜之後,終於是落地生根。在3月17日當天,新上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面對中外媒體採訪,就這次國家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談話,就已然概括了鐵道部的轉化內涵。

  “大部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開,有利於鐵路事業更好地發展,政府與企業各司其職。”鐵道部長盛光祖列席兩會時説。作為中國最後一個主要壟斷體,鐵路有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同時又兼顧著國家的軍事、救災以及諸多公益性的責任,要統籌到這些因素來進行市場化,方方面面要捋清搞順需要相當大通盤考慮。如此一盤大棋要下好,對於頂層設計者來説,不可不謂考驗政府實力和水準。

  鐵路對於民生和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當下建設重點從沿海轉向內陸、城鎮化佈局已全面打開,同時拉動國民內需消費為主導方針的一系列大動作,都需要一個稱職的“大動脈”為其助力騰飛。鐵道部進行拆分之後,中國鐵路總公司以及下屬的地區分公司,將給市場觀望資金起著以正視聽的功效,對提高中國鐵路公司的融資能力大有裨益,這樣可以更快的加速自身市場化的定位,同時新鮮血液也將給國家經濟命脈的暢通以新的動力。

  對於鐵道部原有的2.6萬億鉅額債務,鐵路總公司將承擔下來,可以説新成立的鐵路總公司並不是輕裝上陣,某種程度來説更像是場負重前行。考慮到鐵路仍處於建設發展重要時期,同時承擔很多公益性任務,在國務院的方案提出,國家繼續支援鐵路建設發展,加快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運價改革,建立健全規範的公益性線路和運輸補貼機制。同時,繼續深化鐵路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可以説在鐵路改革的過程中,各種政策和困難都是相對存在的,而對於這次市場化的縱深前進,中國鐵路同樣也是在走前人未走過的路。

  當鐵道部的牌匾被送進博物館之時,新成立的中國鐵路代言人——中國鐵路總公司並不是所謂的沿著前身的腳步就可以信步向前。在接下來的市場博弈中,該如何用實力和服務去贏得那一份蛋糕,是自身要做的功課。“部”沒了,“路”還在,是新華社報道過於鐵道部改革的注腳,但更像是次市場化征途的使命和號角! (台灣網網友 謝偉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